
展览主题
情生妙境
莫睿工笔花鸟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6-20日
主办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市朝阳区雍阳美术馆
陇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陇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北京朝阳区书画院
莫建成艺术博物馆
展览地址
莫建成艺术博物馆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龙宫路)
若虚境界与万物维度
——读莫睿的工笔花鸟画探索
以花鸟画的语言呈现自然万物的维度,自古以来便是传统中国画的课题,特别是在文人画的体系之内,在笔墨的诗性演绎之下,画中的自然万物更是被赋予了“天人同构”的哲学色彩。青年画家莫睿近年来的工笔花鸟画探索,以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画意、淡彩和重彩相交融的面貌,展现出他在谱写万物本真和本性的尺度当中,探寻若虚境界的心路历程。
如道家所言:“致虚极,守静笃。”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若虚”作为一种人格尺度与人生状态,折射出深藏若虚、回归自然本真的智慧,意为怀抱真知而不外露,在虚静之中感悟天地之道。而作为理论范畴与艺术境界,“若虚”则蕴含着追求灵韵意境表达的创作智慧。笪重光在《画筌》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从表面上看,意指通过图式和笔墨营构形成一种含蓄、空灵的画面美感,而更为内核的要领,则在于画家需要追寻超越表象的内在真实,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莫睿选择在花鸟画创作道路上执着探索,一方面源自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学脉滋养,他出生于“陇西莫氏”家族,祖父莫建成、父亲莫晓松皆为当代画坛具有影响力的花鸟画名家;另一方面因其深受学院美术教育的熏陶,本科求学于注重画学文脉的中国美术学院,在对古人名作的研探中积累起深厚的传统功底,硕士就读于具有综合视野的首都师范大学,在对现代视觉文化的感悟中构建自身艺术语汇。
在艺术风格上,莫睿的花鸟画继承了以宋代院体绘画为主干的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如他自己所言,“宋画所传递出的那种宁静、典雅的气质”与其心中所向往的艺术气息最为接近,他认为宋画中的一草一木,“似乎比现实世界里所能看到的草木更加生动,有着超越现实的生命力”。在接续传统文脉之余,莫睿也吸收了西方绘画在形式构成和色彩上的手法,使得其作品在墨与色的交叠中显现出浓郁的现代情韵。
如《春光》《秘境》等作品采用特写式的视角,在理性克制的用色中创设出简淡清新的意境。又如《绿野》系列作品则在大面积的绿色渲染中实现了“实”与“虚”的调性转换,线的灵动美感在其中得到了含蓄而不失精微的生发。如果说这种背景大色域的渲染手法,在《绿野》当中被演绎成丰富的层次感,那么在《巡》系列作品中,莫睿则通过渲染和肌理的叠加,在平面性的语言表达中呈现出画面的节奏感与视觉张力,同时与前景展翅飞翔的鹭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真实与虚幻相交织的画面氛围。还有如《微风》等作品,将传统花鸟画的长卷图式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平面装饰手法加以整合,以蓝绿色调的渲染形成统一和谐的深邃美感。另外一件采用暗色作为背景的《蝴蝶兰》同样将现代构成意识引入传统花鸟画的布局章法之中,在凝练理性的细笔勾染中实现了对传统没骨画法的转换。
从这一视角来看,莫睿笔下的花鸟,在延续传统花鸟画托物言志、缘物寄情的个体志趣表达之余,更凝结了他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之下,对于自我、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和思考。莫睿的艺术探索之路还有很长,而他所探寻的若虚之境,也必将超越个体修持的独语境界,而指向一种更为宏大、普世的视野与格局。
(文/于洋,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