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梦令》80X160cm布面油彩2025
不久前,油画家陈光龙在南京美术馆举办了他的最新个展《默然的征象》,集中展出了他新近创作的系列人物绘画作品。作为一个个展的呈现,事实上它暗示着对于一个画家阶段性的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揭开陈光龙绘画创作的某种路径和精神转向。较之于他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恋床系列》人物绘画中青春期的迷惘与伤逝,这系列绘画更强烈、显著地流露出一个画家个体对自我存在的当下性的沉思。如果说前者是一种过去式的怀旧与凝望,而后者即是一种此时此刻的在场,一种对当代人的存在困境的反思。

《立夏》80X80cm布面油彩2025
在这个文明迎来激烈巨变,万物速朽的时代,个体无疑面临着信息裹挟、身份碎片化,陷入精神虚无的存在裂隙,一切坚固的事物都正在走向消散。如何在精神涣散的时代迷雾中,审视个体的迷惘、时间的牢笼,重建一个个体私密而坚实的世界成为陈光龙在当下绘画中既是他直面而又持续追问的问题。当然,这种反思并非是以表象的尖锐方式得以披露,而是以一种更为戏剧化的充满隐喻的甚至几近以一种静默的语言展现内在撕裂性的方式呈现。

《寒露》80cmX80cm布面油彩2025
相对早期作品中人物造型更具古典意味的完整性、封闭性和所呈现的某种压抑氛围,这系列绘画作品中人的存在状态更具即时性、瞬间性和当下感,但那种身体上的松弛与闲适却置身于一个与“当下时间”具有极大反差性的空间之中,犹如一种文学性的虚构,一种从扭曲、交叠的时间之流中被抽离的碎片“物证”所重构出的幻觉之地。这种重塑时间维度的戏剧化和陌生化的修辞在陈光龙以往的绘画中即已存在,而在此得到一种更奇异的强化,这种强化似乎是被更保留痕迹感和过程性的笔触、人身体在时空中彰显的消融性以及空间、事物边缘的模糊状态所共同构建的,因为这同时矛盾而辩证地昭示着人和时间彼此嵌入又断裂的存在关系。

《外语系学生》80X80cm布面油彩2024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曾提出一种极为具有影响力的戏剧理论“间离效果”,它经由各种手法,让熟悉的日常事物变得“陌生”和奇特,从而使人从一种习以为常的观剧状态中跳脱,以一种冷静、客观、质疑的视角去审视舞台上发生的事件并思考背后的社会成因。“间离效果”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的距离”,这也成为日后扩展到视觉艺术领域的一种表达手法。陈光龙的人物系列绘画中同样以人与时空间的断裂,切己、私密的自我存在中展现出的一种“不合时宜”,一种离奇的“错位”制造出一种疏离、陌生的状态,正是这种状态唤起了观者一种疑惑,一种同等的反思性。何为时间?何为在时间中坚实地在场?他的绘画中存在一种隐秘的撕裂性,一面是看似人缱绻于无尽时间中的静谧、凝固的瞬间,一面是在细察之下人又像是被抛入一个孤立的如同梦境般的时间之穴。如作品《寒露》中隐现的石桥,如同从另一时空中闪现的灯盏,夜行之人只是被安置在这种碎片所构成的时间之中;又如作品《红》中的惬意自画像以及诗意、浪漫化的空间场景,却同时以笔触的断裂、模糊构建某种空间结构与时间的“坍塌性”,窗外高楼林立,俨然隔世。作品《阳关引》中女人撩动头发的安逸姿态、布满尘埃的琴键、身子探出门框格栅的羊以及如同隐入迷雾中的楼宇,这种打破了完整叙事结构、碎片化的事物并置手法,构建着人与时间的“间离”,即以存在的“缺席”反证人对存在的深刻追问。而作品《芒种》中一个孤独的拖着旅行箱的人像是立于高楼之上俯瞰脚下的城市,又似踟蹰于路口面对着水泥森林般的巨大“迷宫”,空间的边界、固有结构被打破,隐喻在一个高速运转的世界人的何去何从。这些作品都在人和时空之间构建了一种“悬疑”,脱离了我们习以为惯的存在经验和境遇,正是在这种观看中产生的“错愕”让我们在凝视中反观我们自身的存在?时间之流从不同方向发生着逆转、扭曲和断裂,时间之河中远逝的碎片正又重塑着我们当下的生活。

《红》180cmX90cm布面油彩2024

《立秋》80X80cm布面油彩2024
陈光龙的绘画一贯地具有着一种古典的气质,色彩、笔触、物象的描绘方式由此诞生了一种时间的沉淀感,这种沉淀与他所关注的人的当下存在境遇之间形成一种复杂的张力,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自于时间、社会、当代文明的羁绊和影响,微妙地塑造着一个个体,这种微妙就像他慵懒、闲适又如坠梦境的画中人,以及一种像是时过境迁的又正处于消逝之中的场景,不得不说这制造着一种观看的“魅惑”,仿佛总有一股神秘的气息,将人的目光吸附进画布,消解、弥散在一个寄于人之后的一种世界的不可知性中。

《夏至》80X80cm布面油彩2025
英国批评家罗杰·弗莱在论述《绘画的双重性质》中提到绘画同时具有文学性和造型结构的建筑之美,犹如伦勃朗和乔尔乔内的绘画兼具了这两者的完美统一。陈光龙的这系列人物绘画在他一面恪守古典、结构坚实的油画语言的同时,又以当下性和开放性的情绪的浸透呈现着绘画行为的过程性,这将一种完整性解构于时间的消散过程中,由此赋予画面所显现的一种隐秘的“动荡”、“摇坠”、“吞噬”之感,这种来自当代人的存在境遇中的“坍塌”,在我们一再得向他画中离奇的场景凝视时,就仿佛看到一种正在蔓延的“裂隙”。在此,无论是罗杰·弗莱所说的文学性抑或是一种结构性的语言,它们在陈光龙的一幅幅具体的作品中恰恰表现为一种强化彼此的力量。事实上,这种力量一直被一以贯之于他的绘画实践中,绘画关于人类的存在之思,是一个永续的话题,相信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也将不断深化着这种思考,并持续地纯化他的语言结晶。
(文/程小雨)
作品欣赏

《愚人节》80X80cm布面油彩2025


《风继续吹》80X80cm布面油彩2025


《女人花》80X80cm布面油彩2025


《阳关引》120cmX120cm布面油彩2024


《Mrs.Xu》80X80cm布面油彩2025


《春分》80cmX50cm布面油彩2025


《谷雨》80X50cm布面油彩2025


《研究生小卞》100X50cm布面油彩2024


《芒种》150cmX150cm布面油彩2024
(来源:70油画公社)
画家简介

陈光龙,安徽省繁昌县人,2013年短期研修于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并至欧洲多国艺术考察,201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2017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油画肖像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油画雕塑院研究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70油画公社社员,齐白石纪念馆、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