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凝视南海岩这幅以藏族少女为核心的作品时,仿佛能透过那些浓烈的色彩和苍劲的笔触,触摸到他数十年创作历程里的执着与突破。他的笔墨,是高原的风、民族的魂,更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艺术火花。下面,我将以这幅作品带大家走进南海岩的创作世界,拆解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与精神追求。
我第一次关注南海岩是被他早期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乡土作品吸引——笔触写实,情感真挚,像在讲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但当我看到他笔下的西藏自治区系列,才明白什么是“风格的蜕变”。这幅画里的转经筒和经轮墙都不是凭空想象的符号。我了解到,南海岩曾多次深入高原,和牧民一起放牧,与朝圣者一起转山。从“画身边人”到“画远方魂”,这种题材的转向,是他对“艺术要扎根生活”的践行,更是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敬畏与好奇。他不再满足于记录表象,而是要钻进文化深处,用画笔挖出那些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核。

我见过太多“重彩画”,但南海岩的“重”格外有分量。你看这幅画里的色彩:藏族服饰的红、蓝、黑撞得大胆;经轮的金、黄又透着神圣;人物脸上的肤色却细腻柔和。这种“冲突又和谐”的色彩逻辑,是他对敦煌壁画重彩技法的继承——矿物颜料的厚重感以及装饰性的配色,都被他用来塑造民族器物的质感,渲染宗教氛围。但他又没丢了中国画的“写”,衣褶的笔触、背景的晕染,带着写意的灵动,让“重彩”不显得板滞。
我常常想,他是怎么平衡的?后来发现,他一直在做“传统笔墨现代化”的实验。他要让“重彩”有视觉冲击力,更要让“笔墨”有灵魂。从早期对色彩的生涩尝试,到如今能自如地用色彩铺情绪、用笔墨塑神韵,他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里,硬生生蹚出了一条“南海岩式重彩”的路。
(文/丝路博雅书画院 来源:D丹青造物)
画家简介

南海岩,1962年生,山东德州平原县人。1982年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现为:德州学院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市文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会员。
其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等大型画集。作品《阳光璀璨》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净土》2003年获第二届中国画大展铜奖,《金谷》2004年获文化部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最佳作品奖。《虔诚》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南海岩画集》《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南海岩》《南海岩重彩人物画集》《名家名画·南海岩彩墨人物》《百年中国画展名家精品·南海岩专辑》《青山一隅-南海岩书法墨迹选》等十余部作品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