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黄少鹏的油画创作,是一场跨越中西艺术边界的精神漫游,更是一次向传统文化根脉的深情回归。其艺术生涯历经学院深耕与江湖历练,从早年北京圆明园画家村的思想碰撞,到多年执教生涯的沉淀反思,最终形成了兼具表现张力与文人意趣的独特面貌。他以油彩为媒介,却在笔触间流淌着东方美学的神韵,将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性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巧妙交融,构建出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

《空山》
20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4
早期作品中,表现主义的激情与张力清晰可见,笔触粗拙有力,色彩浓烈奔放,超越客观物象的束缚而凸显强烈的主观表达。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他逐渐将目光转向本土文化,在书法与绘画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将书法笔意融入油画造型,让油彩的厚重质感与毛笔的书写性形成奇妙共鸣。那些看似随意却暗藏力道的线条,如同书法中的提按顿挫,每一笔都承载着情绪与思考,经过反复覆盖与打磨,最终呈现出果断而自然的视觉效果,恰如他所言,“为了一根线条的‘随意’,常常需要盖了又重来”。

《梦断江南》
200×6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4
在色彩运用上,他摒弃了繁复的堆砌,转而追求简约中的丰富。强烈笔触与克制色彩形成激越而内敛的冲突,粗犷的肌理与符号化的形象重构了绘画的物性归属,焕发出原始主义的生命力。这种简约并非单薄,而是历经洗练后的纯粹,如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留白”,在虚实之间给观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中常见的拙朴感与厚重感,既呼应了传统文人推崇的“古意”,又暗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敬畏,让每一幅作品都带着岁月沉淀的静谧与深远。

《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