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上午,中国民族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传真教授应邀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主体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表达——以农民工创作为例》。李传真教授通过大量的作品展示、分析,详尽地讲述了她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展示了她对于新事物永远饱含热情的学习态度,从深耕农民工题材二十年到活用AI与数字绘画,她用跨越时光的创作实践,诠释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真谛,展示了艺术与生活、传统与创新的深层联结。
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普通劳动者也值得被笔墨铭记”
李传真教授认为工笔画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普通劳动者也值得被笔墨铭记。”她是从油画转向国画方向的创作者,这为她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她既深研传统绘画,又不被传统拘束,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特点,创作出一系列深入表现农民工主题的工笔画。她从老一代农民工的艰辛工棚,到新农村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再到阳光自信的新生代农民工,她用近2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题材追踪与表现。
为了捕捉最真实的情感,她住进工棚与劳动者同吃同住,蹲守乡村记录晨昏日常,甚至为了画好新生代农民工,她专门用一年时间重练素描,和劳动者成为亲近的朋友,才能用画笔自然而然地描绘出最生动的瞬间。她笔下的人物没有刻意的美化,却有着纪念碑般的厚重——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眼里的期盼,她用朴实的色彩和扎实的造型,让底层劳动者的尊严与坚韧跃然纸上。

《民工图》纸本设色
190cmx200cm
2007年获“第3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肖像》30x4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