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真教授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让无数师生共鸣的创作心得:
1、扎根生活是创作的底气:“画熟悉的人和事,不仅有天然的情感联结,更能捕捉到旁人看不到的细节。”深入工棚、乡村、社区,与创作对象真正共情,作品才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持续学习是突破的关键:从传统笔墨到数字绘画,从色彩构到AI应用,她始终以“初学者”的姿态吸收新知。“每个阶段给自己一个明确任务,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日积月累便会实现质的飞跃。”
3、坚守个性是艺术的灵魂:“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害怕挑战。”无论是题材选择、技法探索还是表达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被看见、被记住。
在最后的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李传真教授给出了真诚又实用的建议。有同学问到如何表达工笔画的细节与笔墨,她指出“先抓住一个核心亮点突破,比如专注刻画人物的眼神或衣物质感,在平面中找体块、找空间。”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李传真教授用作品讲故事,用经历传经验,让在场师生不仅领略了工笔人物画的艺术魅力,更感受到一位艺术家的责任与温度——她让笔墨走出画室,走向生活,让艺术既能“阳春白雪”获业界认可,也能“下里巴人”让百姓共情。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永远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李传真教授的创作与分享,恰是最好的证明:当笔墨扎根生活,当传统拥抱创新,工笔人物画便能跨越时光,成为记录时代、传递温情的永恒载体。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画家简介

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国家民族画院)院长。主要从事以农民工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作品《工棚》曾获“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工棚·家》获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工棚》、《在路上》获第三、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民工图》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守望》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等全国性奖项 ,近期承接6项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
获奖情况
2024年作品《暖》在“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第4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铜奖
2009年作品《工棚》在“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银奖
2004年作品《远方》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展览”铜奖
2008年作品《工棚》获“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11年作品《在路上》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07年作品《民工图》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2007年作品《民工系列二》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
2014年获“2014APEC最杰出女性奖”
2018年-2025年承接8项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