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王迎春到西安参加长安画派研究院成立仪式的时候,才知道刘奇伟已经离开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转而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这次他又被推选为长安画派研究院的副院长,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作为画家,时间对我们来说十分珍贵,我和刘奇伟以前都是做美术馆工作的,繁重的事务占用了我们大量的研究创作时间,现在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绘画事业当中去了。


我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关心,一方面我们是同行,他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任副馆长,主持业务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都是周正先生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我和王迎春曾在西安美术学院向周正先生学习西画,而刘奇伟恰好是周正先生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接触越来越多,彼此逐渐发现性情相投。不同的是刘奇伟关心的不是大题材和大构思。他善于从一件事、一段情、一座山、一片林中发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这一点从他的绘画中就可以看出来。

说到绘画,其实我们交流得并不多,无论是一起开会还是一起出国,我们谈到更多的是关于美术博物馆的工作。我对他绘画的了解,大多都是他参加画展上的一些作品,从画中可以看出他对待绘画的态度是思考的、认真的。他善于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探寻美、表现美,通过塑造形象,以其相应的形式传达美的效果。他受过良好的造型训练,他的绘画技法在一定范围内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民族的东西,可以说骨子里是中国的。他的很多画里充满了陕西传统民间绘画的元素,这一点得益于他多年深入乡村对民间文化的吸收和研究。这些相传久远的元素和符号,使刘奇伟的画里充满了灵性和神秘。


如果说我曾尝试着将齐白石大写意的中锋用笔,运用到我的人物画上,结合西方立体派的结构,试图找出一条创作新路。那么刘奇伟对民间传统元素的吸纳和他学过的西画表现的结合就是一种新的技法。这也是我认为他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地方,也是他成功的地方。2003年中国美术馆选送了一批作品,选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两年一届的国际展览,刘奇伟的一幅水墨画是中国入选的六幅作品之一,并获得了优胜奖。最近他的新作又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这说明他的探索和尝试是被广泛认可的,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在绘画的道路上,刘奇伟还年轻,后面的路还很长,我期待着他有更大的发展。
(文/杨力舟,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顾问、一级美术师)
刘奇伟写生作品欣赏





































(来源:花鸟画苑)
画家简介

刘奇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创作辅导干部,陕西省文化厅美术专干,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陕西油画学会秘书长,陕西中美油画院副院长,黄土画派研究院画家,陕西长安画派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美协艺委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陕西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