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② | 李翔:他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了极佳的平衡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② | 李翔:他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了极佳的平衡
2025-11-13 10:32: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1月9日,“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启幕,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展览涵盖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竹石、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美学追求与丰沛的创作活力。开幕当日嘉宾云集,反响热烈。特采撷部分观展嘉宾的真挚感言,以期与读者共赏其艺、共悟其心,感受“与物为春”的笔墨温度。

——编者按

这次参观刘万鸣的“与物为春”展览,我感到非常惊喜——没想到他创作了如此多的大幅作品,不仅尺幅巨大,而且数量惊人。这充分说明,即便在繁重的组织管理事务之余,他依然争分夺秒、笔耕不辍,真正做到了“忙中作画、画中见心”。

在我看来,一位画家要真正立得住,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基本功超群,二是风格鲜明。

首先说基本功。刘万鸣对造型基础的重视由来已久。他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期间,就策划过“中国素描——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体现出他对素描、造型等基本功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推崇。如今作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他又积极推动全国范围内的造型研究与素描学术探索。这种对基本功的坚守,在当下尤为珍贵。事实上,在各类美术评选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作品恰恰“栽”在基本功上——尤其是人物画,造型能力不过硬,再好的笔墨也难以支撑。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在造型能力上的整体提升,堪称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

《碧空无际》 纸本设色 361x192.5cm 2014年

但仅有扎实的基本功还不够,第二点更为关键:必须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笔墨再好、色彩再妙、造型再准,若没有独特的艺术面貌,终究难以脱颖而出。真正的大家之作,是“老远一看就知道是谁画的”——这种辨识度,就是艺术家的“个人符号”。可以说,同时具备超凡基本功与独特风格的画家,在整个美术界都属凤毛麟角,十不足一。

刘万鸣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造型根基,又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艺术语言。观其画,常令人联想到宋画——那种静谧、精微、格物致知的精神气质,显然深受宋代绘画滋养。而宋画可汲取的养分极为丰富,刘万鸣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审美路径,既接续传统文脉,又不拘泥于古法。

《仰观》123.5×33cm纸本设色2023年

关键词:李翔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