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谢麟 | 与传统的疏离,绘就执着于艺术的心境

谢麟 | 与传统的疏离,绘就执着于艺术的心境
2025-11-13 14:00: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谢麟曾经做过《广西日报》的美术编辑,也是一位硕果累累的油画家,算是我的同行,也是我研究的对象。品读其作品,可以感受其孤独和优雅,为其写评则让笔者心灵有伴。

作为艺术评论工作者如果一味例举其成果,而弱化对其艺术审美的讨论,则有偷懒嫌疑,但必须强调的是一切荣誉都是对谢麟执着艺术纯粹性的嘉奖,而收藏谢麟的作品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最佳肯定。

纵览谢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题材广泛、涉猎众多、形式也各有侧重,各臻其妙,所以很难把谢麟归为某一类型的画家,也很难只写某一类作品就能把谢麟说得明白。那就跳出规范式“译注体”的范例,仅以对谢麟作品的感受,抛砖引玉,期待引起讨论。

谢麟《老村印象》

当代很多画家都“结壳”了,还有很多画家钙化了、僵死了,画不下去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受技术所限,一下笔就是“油熟”,愿意画的都是熟练的,不愿意画的都是生疏的,也都是难以做到的,难以做到的也都是有挑战性的、都是挣扎的、痛苦的、煎熬的,于是,很多画家就停留在温柔乡里,既不敢往前,又不甘后退,长此以往,固化了,也就只能在熟练中苟且。而谢麟手法很多,虽然娴熟,却常常看到生拙,生拙是娴熟的基础,娴熟是生拙的升华,不断有生拙,就不断克服生拙,进而不断升华,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一次挑战接着一次挑战,基础越垒越高,技法越积越全,路子越来越宽。而且,谢麟好像还总是不断为挑战而制造挑战,不断在技法的挑战中,以“生拙”激发“内啡肽”,通过内因让自己兴奋,同时,他又不断在探索题材的挑战中,以“娴熟”唤醒“多巴胺”,通过外因让自己兴奋,于是,谢麟不断拓展题材、不断寻找形式、不断尝试技法,他通过题材的多样性实现“生拙”与“娴熟”的过渡,并在技法的“生拙”与“娴熟”之间转换“内啡肽”与“多巴胺”的兴奋点,从而常画常新,不知疲倦,源源不断。好像毕加索就是如此,写实、立体、抽象、具象、生拙、娴熟,很多形态各异的作品都天马行空,却一眼可以辨认均出自毕加索之手,所以毕加索到老都不知道自己下一幅作品画什么、怎么画?

谢麟《纺棉花》

观其2000年之前的作品,如《红山果》《瑶山春色》《晌午》《纺棉花》……,从这类作品中,可以看到高度的形象概括、简洁生动的人物造型,以及画面所呈现出质朴、恬静、温馨的效果,而在技法方面,谢麟的艺术视野已经从国内学院派转向了西方油画,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多种表现技法,比如对夏尔丹朴素写实的借鉴;比如对高更色彩平面化的归纳;比如对塞尚《圣维克多山》的吸收等。而《南丹组画》等一系列作品,谢麟则画风一转,以带有抽象构成的手法,通过块面、形状、线条的独特形状,让大面积的平涂色块与线条的穿插相互呼应,色彩的冷暖对比、色调的明暗关系、空间的深远层次,或融合、或渗透、或变化,充满节奏、富有韵律,似若在笔触中注入强烈的主观情绪,而画面则给人一种神秘的视觉张力。这类作品与谢麟近些年创作的《圣地·白裤瑶歌圩》《悠远的岁月鼓楼》《海港的船》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近些年的作品用色、用笔,包括构图都更自由了、更大胆了。显然,这是建立在扎实的造型能力,以及对形、光、色、线的娴熟表现力的基础上,而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类作品在具象的刻画方面,严谨而深入,精准而洗练,但更主要的则强调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形式美感的纯粹性,却又与西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不同,甚至刻意保持了距离,画面中若隐若现着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有一种“超乎象外,得乎寰中”的格调,很中国、很高级。

谢麟《悠远的岁月·鼓楼》

观其2010年前后的作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下南洋》《泼水节》……从这类倾注巨大心力的作品中,似若看到列宾的开放运动式构图、看到古典主义的“体积感”“厚重感”、看到新古典主义的丰富层次、看到伦勃朗《夜训》的强烈对比、看到库尔贝《画室》的错落有致,当然,还能想到印象派如莫奈的清新明快。画面中,众多人物所形成的呼应关系、泼辣大胆而又微妙变幻的色彩,以及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无不体现出高超的表现技法,以及创作大画的驾驭能力。

谢麟《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30×500cm 2012年

.jpg

谢麟《欢乐的泼水节》

近些年,除了创作大量的人物、风景油画之外,谢麟还创作了一大批中国山水画,有鸿篇巨制、有整纸品堂,还有盈尺小品,其中有老辣恣肆、笔墨纵逸的写意,如《天高云淡帆影远》《古人诗意图系列》等;有“致广大,尽精微”的写实,如《往事并不如烟》《井冈山主峰》《花山岩画》等,但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其笔底之变都源于“娴熟”与“生拙”互生互发的艺术表现力,而生发于“所览所观”“所宠所养”的艺术修为。

透过其“娴熟”与“生拙”的技法表现和“所览所观”“所宠所养”的艺术形态,似若可以感受谢麟的艺术宗旨、价值取向,甚至可以触摸他跳动的脉搏、偾张的情感。

谢麟《泊》

几十年以来,谢麟立足于东方审美,以放眼世界的艺术视野“览物所得”,通过“娴熟”中藏“生拙”的形、光、色、线等艺术表现手法从生活之中、从自然之中捕捉“画外意”与“意外妙”,进而从中西方传统绘画的程式和规范之中走了出来,让作品洋溢着现代风范的高级感,又充盈着“内美真趣”的内涵。即便在谢麟的油画里可以看到西方绘画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表现手法,即便从谢麟的山水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山水画如黄宾虹、李可染的痕迹,以及学院派油画的色彩、透视、造型等艺术特征,但是,谢麟已经与中西方传统某人某家某派拉开了距离,并在有意无意之间凸显出自己“娴熟”与“生拙”互生其妙的艺术秩序,以此承载其精专久长的艺术追求,并在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人物画之中、在一幅幅搜妙创真的山水画中,以一种无言的气韵表达着因爱、因虔诚、因纯粹而执着于艺术的心境。

谢麟《碧峰竞秀紫气生》

在那心境中,谢麟“心斋”“坐忘”,精神往来于天地之间,当应会感神的心境呈现于笔端充盈于画面,他像一位游侠,时而孤独、时而豪放、时而超然、时而散淡,笔触、色彩、情感,相互交融,人物的姿貌,以神写形,神形兼备,以形写神,形神俱足,画面虽然无声,观赏者却很动情,鉴赏者也很入心,而其风景、山水则情、境、意统合一体,融成精妙,或浓郁、或激扬、或缠绵、或宁静,如抒情的诗、如婉约的词,浅吟着、低唱着,浓情至纯,浪漫至极,给人一种温润心灵的蕴藉,想分享,却不由自地收藏了起来,因为唯有素斋静坐才配得上那份私密的情感。

为此,笔者抛开具体技法、抛开形式语言,而滔滔不绝,尚言犹未尽。

文/桑干 来源:民生网)

作品欣赏

《牛栏》 80x100cm 1999年

.jpg

《西海岸连心港》 80x120cm 2024年

.jpg

《一线乾坤成佳境景》 68x68cm 2015年

.jpg

《雁荡山雨后》 45x45cm 2019年

.jpg

《雁荡山显胜门》 60x45cm 2021年

.jpg

《云山图》 69x46cm 2020年

.jpg

《碧峰幽泉润松风》 132x68cm 2020年

艺术家简介

山野旷达融笔底,赤子真诚沁画魂——记从山寨走出来的画坛行者谢麟

谢麟,男,汉族,1957年生于广西容县,贺州信都人,祖籍广东德庆。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10届油画研修班结业。第七、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第一、二届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会长、第八届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谢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