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华祥:艺术不应高悬于展台,而应回归生养我们的大地

王华祥:艺术不应高悬于展台,而应回归生养我们的大地
2025-11-15 15:55:0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贵州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一座名为《地戏神将·甲彩昭忠》的大型艺术装置崭新矗立。这件以屯堡地戏为灵感创作的作品,将传统地戏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成为古城的新地标。它的创作者,来自中央美院的著名艺术家王华祥站在人群中,看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兴致勃勃地和作品合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我对故乡情感的回归。”这位从贵州清镇走出来的艺术家坦言,能够参与到屯堡文化大地艺术装置的创作中,并将作品永久留在家乡,让他倍感荣幸。

游客与《地戏神将·甲彩昭忠》合影留念

贵州基因:刻在骨血里的贵州印记

1989年,刚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的王华祥凭借一套名为《贵州人》的版画,摘下了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全国美展金奖。那一年,他年仅26岁。

“即便在中央美院求学的四年,笔下的主题也从未离开过贵州,这片土地始终是我创作的核心。”在他看来,这些作品的生命力正源于“贵州人”的身份自觉。

“这背后是贵州这片土地赋予我的文化基因,我是一个贵州人在画贵州人。”王华祥说。

他特别谈到贵州人精神特质的历史渊源:“贵州先民多是戍边军人,在陌生艰险的环境中扎根,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智慧。这种源自历史的‘血性’与坚韧,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的性格与艺术态度——在美术界,大家觉得我‘胆子大’,这或许就是贵州性格的体现。”

王华祥分享数十年艺术之路历程

地戏新诠: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再生

作为贵州人,王华祥对屯堡有着特殊感情,每次回乡必会到访。他认为,屯堡六百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移民史和开拓史,而今天的我们,正成为这一历史链条的当代延续。

《地戏神将·甲彩昭忠》的作品形象选择了地戏中代表“好人”的英俊白脸神将。王华祥解释,地戏不仅是屯堡人铭记历史的方式,更是传承忠义精神的生动载体。为此,他选择了铜这一传统材质,取其“铜墙铁壁”的象征意义,以及其抗腐蚀、可精细雕琢的特性,足以承载千年风霜。

而作品最具巧思之处,在于其镜面不锈钢的现代语言。“它像一面镜子,当观众站在作品前,既在看神将,也在看自己。身后的古城、天空、树木四季的变化,都倒映其中,融为一体。”王教授描述道,这使得作品不再是单向的观看对象,而是与环境和人产生互动的生命体。

“地戏是屯堡人年年表演的文化符号,我希望通过系列创作,让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语境中再生。”王华祥说,艺术如同空气,无形却不可或缺,它能潜移默化地让人记住自己的根脉。

王华祥创作的屯堡文化大地艺术装置《地戏神将·甲彩昭忠》

艺术赋能:让屯堡文化从遗产走向未来

当被问及为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下选择地域性极强的屯堡文化时,王华祥指出:“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正是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

他认为,屯堡文化作为具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活态遗存,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更在于如何通过艺术介入,使其焕发新生。屯堡文化中的服饰、建筑、地戏等元素,都是可被转化为当代艺术与设计资源的宝库。

关键词:王华祥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