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对海南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明信片式的美学符号上,椰风海韵、碧海蓝天的美丽景致掩盖了热带雨林的野性与神秘,遮蔽了礁岩大海的深邃与脉动,也淡化了黎乡苗寨的醇厚与宁静。而马飞笔下的热带雨林,礁岩大海,不再是明信片式的风景符号,已成为生命意志的隐喻。那些盘根错节的榕树根系,如时间的象形文字,镌刻着生存的坚韧;那遮天蔽日的浓荫里,蕴藏着热带特有的生命律动。他以皴擦点染的笔墨语法,将椰风海韵转化为视觉的史诗,让礁石的冷峻与海浪的奔涌在画面中达成永恒的辩证。

《南海蛟龙》145cm×365cm
他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大海、礁岩、雨林、渔村等地域符号打碎重组,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当代图像密码,建立起一整套属于热带中国山水的表达体系。他笔下汹涌的波涛、冷峻的礁石、遮天的雨林、顽强的野菠萝、昂然的木棉,尤其是那些盘根错节、形如蛟龙、傲立苍穹的大榕树,无不彰显出这片土地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海边的野菠萝》200cm×200cm
他的创作已超越风情画的浅显表达,而是以大气奔放的笔墨凿开岛屿的原始骨架,呈现出海南岛本身原始而磅礴的生命力,实现了一次从地理本体到艺术本体的双重觉醒。

《海边的野菠萝》200cm×2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