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⑰ | 徐福山:一次关于“如何在新时代赓续中华美学文脉”的生动回答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⑰ | 徐福山:一次关于“如何在新时代赓续中华美学文脉”的生动回答
2025-11-21 10:38:0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1月9日,“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启幕,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展览涵盖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竹石、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美学追求与丰沛的创作活力。开幕当日嘉宾云集,反响热烈。特采撷部分观展嘉宾的真挚感言,以期与读者共赏其艺、共悟其心,感受“与物为春”的笔墨温度。

——编者按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③ | 贾广健:笔墨含古意,指画赋新韵

今天非常高兴回到我的家乡山东,参加“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的开幕式。作为山东人,能在齐鲁大地见证这样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会,倍感亲切与自豪。刘万鸣不仅是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年的同事,更是我长期关注并深为敬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我见过很多,然而今天展厅中如此系统、宏大的呈现,仍令我深受震撼。

结合今天的观展感受,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万鸣先生艺术的理解。

第一,守正出新:植根传统正脉,融通古今之变。刘万鸣的艺术有着清晰的文脉传承。他深研宋元以来的中国画传统,尤其注重从黄宾虹、吴昌硕等近现代大师身上汲取养分——这些前辈无一不是立足传统、以古开今的典范。刘万鸣先生的创作,正是建立在对这一正脉的深刻理解之上。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线条极具书写性,流畅而富有节奏,境界高远。虽以工笔为主要面貌,却毫无板滞之弊。他的画面“远看精微,近看松动”,在严谨的造型中透出写意的气韵。这种“工而不匠、细而不弱”的特质,正源于他对传统笔墨精神的高度把握与自由转化。

《碧空无际》 纸本设色 361x192.5cm 2014年

第二,文心铸魂:以文化修养涵养艺术格调。中国绘画从来不只是技术的呈现,更是人格与文化的外化。刘万鸣长期浸润于儒道思想,注重内在修为,其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浓厚的文人气质——清雅、内敛、含蓄而有力量。这种“文人气”,不是表面的形式模仿,而是源自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认同。黄宾虹曾言:“画者,文之极也。”真正的中国画,必须承载文化价值。刘万鸣深谙此理。他的创作不仅是视觉表达,更是对“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等传统美学理念的当代践行。在他的花鸟、走兽乃至题跋书法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追求——那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体察,更是对民族审美理想的坚守。

《平湖清远》355cmx193cm纸本水墨2022年

关键词:徐福山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