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拟寻真去——陈相锋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学术主持
丘挺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29日—2025年12月14日
展览地点
炎黄艺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慧忠路9号)
展览简介
本展览是陈相锋近十年艺术探索的集中呈现。以其跨学科的人生经历为梳理线索,围绕“气质俱盛的真性追寻”与“书画用笔的同法共源”两大学术脉络,通过“观物、穷理、寻真、同源、课徒”五大板块,展出创作二百余件,深入探讨中国画图式语言在当代的转化路径,展现其“观物以穷理,寻真而通变”的艺术理路。
前言
本次展览,是我近十年创作与教学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与汇报。展览以明代学者范钦《泛东钱湖》中的诗句“即拟寻真去”为题,分为“观物”“穷理”“寻真”“同源”“课徒”五个板块,呈现我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上的探索轨迹。
我早年学医,历经七年的医学学习与临床实践,后又系统研习书法篆刻四年,最终走上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从医学的实证研究,到书画的艺术表达,这两段看似异质却又内在交融的历程,共同塑造了我“观物以穷理,寻真而通变”的创作理念。在此过程中,我逐渐聚焦于两个核心命题:
其一,是对“真”的本质追问,尤其关注中国画学中“气质俱盛”这一美学理想的深层内涵。医学训练让我习惯以理性方式不断逼近客观真实,而绘画则引导我感知与表达生命的本然状态。二者的张力,促使我不断思考“真”的不同维度——科学之真在于可验证的客观实在,而艺术之真,尤其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气质俱盛”,则在于形神一体、理气相融的生命境界。
其二,是对“书画同源”理念的学理辨析与实践融合。基于我从书法向绘画延伸的学术路径,我长期致力于探究二者在笔法运用、空间构成与精神表达上的内在联系,思考如何实现“以书入画”“书画互参”的语言转化与理论构建。
因此,本次展览以“气质俱盛的真性追寻”与“书画用笔的同法共源”为双重线索,系统呈现我近年来的诗书画印创作、教学实践与理论著述。每一部分都力图从不同角度回应上述命题,尝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构建一条可贯通、可延展的学术路径,探索中国画图式语言与视觉范式在当代的转化可能。
——陈相锋
五大板块及作品欣赏
观物
本板块展示了艺术家所倡导的“宋元之眼”——“以物观物、观物之变”的观察方式,即艺术家不依赖既有的图式和程式,通过游观圆览,直接深入观察自然物象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物形、物态、物情、物性的生长变化,表现其质感精神与生动气韵。

花非花 纸本水墨 34x67cm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