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大伍《西双版纳写生之三》

姚瑞江,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2014年9月录取为中央美术学院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
导师语录
在造型上,我以传统的意象造型观为基础;在题材选择上,多选择虬枝劲草。因为它们与传统花鸟画中的庭院花卉和宫廷佳木在造型特征上有很大差别,在深秋严冬时残而不败、枯而不衰,那种力量是名花娇木所不具备的。这就要求我在创作的时候,从传统的笔墨程式中走出来。
说到“变”,这是一件冒险的事。所以,掌握好“变”与“不变”的界限和传统与创新的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意象造型观的精髓和表现,就是笔墨的程式和结构,这也是整个写意画的主要特征,这是根本,不应该轻易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以此为规律,探索更适合题材表现的新程式、更符合当代审美追求和趋向的新技法。所以,在笔墨程式和结构上,我力求物象所传达出的审美特质——松而不散、密而不堵、熟而不油、繁而不乱、简而不单、独而不怪;在墨法上力求黑而不浊、重而不闷、干而不燥、厚而不腻、浑而不秽;在笔法上力求毛而不散、涩而不滞、圆而不滑、灵而不妖、柔而不弱、刚而不折;在具体创作中力求贯气,使韵由气生。
变法,让法为我用;造境,求境自意出;炼型,宗型由象来;通神,求神从道观;注情,尊情源心得;修德,尚品从德立。这些都是我的创作意旨和创新原则。这不仅是题材表现的要求与荒寒意境的追求所需,也是我学习传统写意花鸟时,对传统美学精神与创造规律的认识使然,更是大美无言的顽强生命给予我启迪后,对自我人格与艺品的更高追求。
作品欣赏

姚瑞江《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