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三军则以深厚的艺术史积淀,层层剖析魏更超的创作脉络与独特价值。作为相交多年的同道挚友,他先从魏更超的艺术底色谈起,直言其与当下多数艺术家的本质不同:“如今不少从业者因艺考入行,未必是发自本心的热爱,成长路径也高度同质化,但更超有童子功打底,是天性驱动的艺术追求;更幸运的是,他未囿于纯绘画专业,而是选择了设计这门源于西方、根植包豪斯体系的学科,让他跳出了传统书画‘只盯着本土艺术史’的局限,得以吸纳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大师的大艺术视野,其创作从起点就自带设计性、当代性与实验性。”

他对魏更超艺术身份的定位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他是‘界外者’——身为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游走于包装、建筑、空间设计领域,却始终葆有少年般的创作初心;站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边界之外冷静观照,用水墨、汉字、波普、油彩等多元形式构建自己的语言。艺术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风格溯源固然重要,但更珍贵的是他始终以新作品、新思考回应时代,这份鲜活的生命状态,正是当代艺术家最稀缺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