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摆在美术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美术领域对这一命题的回应首先集中在主题性绘画创作及主题性展览的举办等方面。近年来,在西安中国画院实施的“四大工程”引领下,陕西探索出了一条以工程带动美术创作、以创作培养美术人才、以展览推介城市文脉、以宣传促进文化交流的创新路径。

秦岭新晖(国画)
500×1470厘米
王犇
以工程带动创作
新时代以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命题。陕西的“四大工程”,旨在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一带一路”起点城市所特有的文明发展脉络,以及新时代陕西文艺高质量发展的状况。
其中,“西安文脉”工程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开元盛世》中热闹的市场、繁忙的街道,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生动展现了唐代的开放气度和繁荣景象,《盛唐广运潭》以三联画的形式,描绘了唐代万国来朝、商旅往来的繁茂之景。通过“西安文脉”工程,西安的历史与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品名称|西北萌芽一九二五
“百年历程”工程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为把牢“历史真实”关,西安中国画院联络多方单位,为创作者牵线搭桥,实地走访历史遗迹、先烈后人、党史专家,并通过查阅文献等,艺术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地区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作品《秋日枣林满山红》《西北萌芽》等均巧妙地结合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呈现出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黄河新篇”工程是自然景观与现代发展的融合。《晋陕大峡谷》《关中民俗》等表现社会新风、文旅新貌、科技发展、生态建设、民风民俗、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幸福生活等现实题材的作品,深刻映射现实生活,构建出全面而生动的新时代精神图谱。

作品名称|大渡河畔金山暖
“古城菁英”工程则是历史底蕴与人才辈出的交相辉映。该工程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任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创作人才,自拟选题、专家论证,最终选出作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如《大渡河畔金山暖》《格物致知》《桑榆晚晴》等作品以现实主义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彰显了陕西艺术家的艺术才华和创作实力。
以创作培养美术人才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表示,要努力形成一种接地气的创作现象:选题指导,帮助艺术家明确创作方向;专家辅导,提高艺术造诣和创作技巧;采风写生,深入生活贴近自然;美育课堂传承艺术精神;组织交流展览拓宽艺术视野;追踪培养全国美展大练兵,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平台;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这一系列多维度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艺术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