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精品赏析 | 济南国际双年展·郭振宇《狂欢》:重燃灵魂深处那原始的快乐

精品赏析 | 济南国际双年展·郭振宇《狂欢》:重燃灵魂深处那原始的快乐
2025-02-04 15:26:1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中,郭振宇等艺术家们共同创作的《狂欢》凭借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它连接着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充满活力的当代社会,既饱含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又在当代语境里进行了果敢的创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审美盛宴。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在当代语境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以及深刻的艺术内涵。

0.jpg

岩画作为人类早期的艺术表达,记录了原始时代人类的生活、信仰和情感。《狂欢》则是在创作中借鉴了岩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瓦楞纸、快递箱等构建出形似岩石的墙壁,墙壁上醒目的红色小人手舞足蹈。这是通过对岩画中人物形态和动作的模仿与提炼,再现了原始人类面对自然、生活时的生存状态和庆祝活动。画面中那些夸张、奔放的人物剪影正如介绍所言“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物质生产和消费尚未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感受到人类为了生存、繁衍、狩猎、采摘和生育而欢庆的热烈氛围。”这种对岩画的借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原始岩画中所蕴含的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群体生活的向往,都在《狂欢》中得到了延续。这种原始的舞蹈无疑反映出人们在没有各个复杂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纯洁简单的“快乐”。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唤起了参观者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引发对如今生活的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和珍惜那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种对岩画的借鉴绝非简单的形式模仿,而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传承。原始岩画中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源于对自然力量的深刻认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质朴理念。同时,对生命的热爱也是岩画传达的重要精神,无论是描绘新生命的诞生,还是记录狩猎成功的喜悦,都体现出原始人类对生命的珍视。此外,对群体生活的向往也贯穿于岩画之中,人类通过集体活动凝聚力量,共同应对生存挑战。这些宝贵的精神内涵在《狂欢》中得以延续,当观众凝视这幅作品时,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被悄然唤起,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珍视那些承载着人类历史记忆的古老文化遗产。

《狂欢》并非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单纯复刻上,而是将当代生活图景巧妙地融入其中,实现了文化的创新。在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世界成为了人们狂欢的新场所。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提出在数字时代人们不应仅仅局限于线上的狂欢,而要重燃灵魂深处那原始的快乐。

作品通过搭建文明两端的对话桥梁,将原始时代的狂欢与当代网络世界的狂欢进行对比和融合。在一片空白的背景中,密集排列的人物剪影,既带有原始岩画中人物的古朴神韵,又仿佛是当代网络世界中无数个体的抽象象征。这种创新的表达手法,映照出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发观众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深入思考。在虚拟世界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们在享受便捷与乐趣的同时,也面临着精神上的迷茫与空虚。《狂欢》促使观众思考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回归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有意义的生活。

在材料运用方面,《狂欢》也体现了独特的创新之处。作品大胆地使用了黄河沙、丙烯、瓦楞纸、宣纸、快递箱、胶带、木板等多种材料。这些材料的组合既充满了地域特色,又融合了现代元素。黄河沙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材料,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象征,承载着黄河流域数千年的文明记忆,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尽管艺术家从岩石上获取了灵感,但是在材料的运用上却也没有一味地延续传统岩画的表现形式,而是利用丙烯颜料、瓦楞纸、快递箱等现代材料用去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彰显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独特印记。

9.jpg

这些材料的组合和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质感。黄河沙与丙烯颜料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粗糙与细腻、古朴与现代的强烈对比;瓦楞纸和快递箱的使用,则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工业时代粗犷与质朴的痕迹,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这种材料运用的创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还拓展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艺术的魅力。

《狂欢》在一众作品中能吸引眼球,让人驻足的一大原因则是让参观者、艺术家共同完成作品。这是其他作品在与观众的互动方面所没有的。《狂欢》不再是挂在墙上供人远观的艺术品,而是来往的人们可以亲自创造的艺术、感受的艺术。这一举措拉近了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快乐。这种互动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参与。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会被那些充满活力的人物剪影所感染,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场狂欢之中。

作品中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狂欢盛宴。这种互动性的设计,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当人们拿着张开双臂舞蹈的小人贴纸贴上墙壁所发出的动作与墙上千千万万的红色小人相一致,参与者仿佛也化身为艺术品中的元素,也完成了一次原始的“狂欢”。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参与者加入进来,艺术品的生命就会不断的更新、延续,我们的“狂欢”也不停止。这也使得作品的意义在观众的参与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狂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化传承方面,它让古老的岩画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醒人们不忘传统文化的根源。在创新方面,它将当代生活图景和新材料、新形式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无限可能性。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回应。在审美文化的层面上,《狂欢》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类在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

郭振宇等人的《狂欢》是一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的艺术作品。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当代生活图景的融入、材料运用的创新以及互动性的设计,展现了艺术在审美文化领域的多元魅力。它让观众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

文/山东师范大学贾莉瑶,来源:齐鲁壹点)


艺术家简介

精品赏析|济南国际双年展·郭振宇《狂欢》:原始的欢乐,大众的狂欢

郭振宇,1969年,山东诸城人,当代艺术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美术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部主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

艺术履历:

曾创作大型软雕塑作品《中华根》;策划由山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山东省残联主办,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生命的编织》《心之韵》大型艺术展;电视纪录片《生命的编织》在中央电视台等55家全国电视网及海外播放,被定为中国人权对外宣传片。2000年在布达佩斯20世纪国际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艺术海外传播优秀作品奖”。策划“传承——单应桂美术作品巡礼展”获文化部“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奖”,策划“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艺术院系毕业生作品展”等大型展览。先后参加德国科隆“当代中国艺术家六人展”、“北京奥运美术展览”、“山东省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展”等国内外展览。作品先后获得“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等奖项,被艺术机构、美术馆等机构、个人收藏。举办“触目·郭振宇”“原能·郭振宇”等个展。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济南国际双年展·郭振宇,狂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