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名家话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专家观点速览

名家话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专家观点速览
2025-03-14 15:18:2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日,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在山东管理学院开展。展出期间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务实建言,从艺术学、技术伦理、文化传承等视角切入,探讨新时代更好履行社会使命、回应时代需求、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平衡中贡献高校智慧的多维路径。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冷印社理事范正红教授结合自身40多年从事国学、书法、篆刻的经历,聚焦艺术的传统、创新及人工智能的相关探讨。他首先认为,艺术传统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本质上是动态发展的统一体。传统源于历史上成功的创新实践,如王羲之的书法、齐白石的水墨画,其经典地位正是彼时突破性创造的结晶;而创新则是传统延续的前提,经社会检验的创新才能沉淀为新的传统。艺术发展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二者关系:创作者既要敬畏传统,更需勇于探索创新,接受创新可能付出试错代价的现实,保持理性心态,在持续突破中推动艺术演进。

在谈及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时代挑战,范正红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延伸,既是艺术创新的辅助工具,也是艺术颠覆性变革的潜在动机。技术层面,AI可提升创作效率、拓展表现形式,而艺术领域因其情感表达的本质属性,AI替代难度较大,机械理性与人类感性间仍存鸿沟,技术迭代终将带来复杂挑战。当前应善用AI工具赋能创作,同时清醒预判未来:既要把握技术红利推动艺术边界突破,亦需坚守人文内核,在工具理性与情感价值间寻求平衡,为艺术存续保留人性温度。

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美术与设计联盟主席李克围绕传统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当下价值实现与未来路径构建两方面,强调学术研讨需连接传统守护、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三重维度。当下对该话题的研讨,既是把握人工智能与现代设计的现实挑战,又是以学术深度促进思想碰撞,为行业提供从理论争鸣转向实践突破的对话平台。李克教授在二者的未来建构与推进路径上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强化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揭示传承需借力技术创新;二是构建产学研联动机制,通过明确技术需求、呼吁跨领域合作,推动智能技术从实验室的测试环节走向真正的行业应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顾群业教授探讨了传统、创新与人工智能间的深层关联。他指出,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唯有具备文化厚度与普世意义的优秀成果,方能升华为未来的传统。当前社会并非缺乏创新动力,症结在于对传统认知的浅表化,导致创新沦为无根之木。由此,他强调需以敬畏之心重拾传统智慧,为现代创造夯实根基。

顾群业提到,技术非被动工具,而是重塑人类感知与行为的共生体。他以录音技术改变听觉习惯为例,揭示人机互动间若忽视主体性建设,或将陷入为技术服务的困境。这种反思直指人工智能发展的突出论点:技术理性与人性价值的博弈。对此,他呼吁人文力量深度介入技术进程,让技术承载对真善美的追求,才能确保创新不迷失于工具理性,真正服务于人类文明。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原院长戴丕昌教授从艺术创作实践出发,强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必然性。他以泰山主题作品为例,指出优秀创作需扎根传统文脉,同时也要注入个体情感与时代感知,这种“守正出新”展现了艺术传承的生命力。戴丕昌教授结合自身书法实践,提出创作者需夯实传统根基,同时勇于突破程式:老一辈长于传统创作,需拥抱新事物激活传统,青年人更具技术敏感度,应深挖传统矿藏滋养创新,唯有双向奔赴才能实现艺术真正的代际传承。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策展人张光帅从历届双年展的迭代演进,探讨其主题设计的时代性。在教学、创作以及观念思考三个维度展开探索,通过人机协作探索媒介的智能延展,将人工智能这一新的创作工具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在融生和共生的生态环境下,使艺术形态更加开放、多元,促进从艺术表达到观念思考的深度交流。

此次平行展的策展人之一,赵小伟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多层面介绍。在AI浪潮中,实现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成为热议话题。作为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延伸实践,本次展览强化多元媒介融合,打破单一媒介局限,集合绘画、装置、影像、AI艺术等复合形态,汇聚60后至90后艺术家作品,激发传统艺术家的转型尝试。展览既展现学院派先锋探索,亦彰显代际审美对话的独特张力。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原主任、副教授谭开界以艺术家与教育者的双重视角,系统阐述了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转变与实践探索。强调国家战略扶持与自主研发大模型的必要性;艺术教育者既需保持清醒认知,更应把握历史机遇,为传统艺术群体应对智能时代的创造土壤提出建议。

高校专家代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王向勤、任仲泉,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孔令强,参展艺术家代表衡水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吴军伟、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杨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张宝珠,企业家代表山东省女企业家商会常务副会长张月红、白洁,山东创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颖、山东安意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群等分别就各自领域中对传统艺术与人工智能间的时代思考展开观点阐述,并表示此次展览通过整合全国多领域院校的学术资源与创作实践,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文化再生的时代命题,不仅是推动艺术教育从技艺传承向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探索,也为拓宽传统文化的智能化路径提供实践契机。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策展人范振坤在主持总结中表示,本次平行展汇聚跨媒介创作群体、特邀新媒体、绘画等领域的艺术力量,通过多元作品呈现AI时代艺术语言,形成跨领域的对话平台,展现艺术教育对时代需求的回应能力,强调高校在文明传承创新中的智库功能。

本次平行展专题研讨会通过跨学科、跨代际、多领域学者丰富且深入的思想碰撞与深度对话,围绕传统、创新与人工智能交织的深度关联和艺术发展前景,从传统艺术的创新路径到应对技术的多元挑战、再至艺术发展的实践构建,形成了共识性观点和个体化表达,也为今后持续构建传统艺术与前沿科技融合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合作提供了延伸思考的平台。

(来源:山管艺术之家)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