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艺术家们理应成为时代的瞭望者。”邓国源指出,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通过数字艺术、交互装置等多元形式,不仅呈现了科技赋能艺术的无限可能,更在深层次上叩问着人类智慧的本质与边界。他强调,科技始终是艺术家的创作工具,正如“艺术是科学的翅膀”这一经典论断。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具启示性的双年展”,其探索成果将会深刻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并为当代文化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AI技术对艺术创作带来的冲击,邓国源提出独到见解:“科技始终是艺术的延伸工具而非替代者。”他辩证地指出,当艺术创作陷入程式化重复时,确实可能面临被技术替代的挑战——那些遵循固定模式的笔触、色彩搭配,往往容易被算法精准复刻;但当艺术家突破既有范式,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重构表达维度时,这种充满温度的人性智慧,正是任何精密算法都难以企及的艺术本质。
这种技术迭代与艺术创新的辩证关系,正在重塑当代艺术的创作生态。邓国源特别强调,传统艺术家不应将新技术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将其转化为拓展创作维度的利器。就像科学需要艺术的想象力作为翅膀,艺术家同样需要拥抱科技赋予的新维度。他呼吁创作者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在人机协同中开辟艺术创作新境界,让艺术创作与数字智慧碰撞出更具生命力的艺术形态。
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通过百余件前沿作品,构建起关于人智时代的立体对话空间。从探讨数据美学的数字艺术装置,到融合生物技术的互动影像,展览不仅呈现科技介入艺术的无限可能,更引发观者对艺术本质的深度追问:在智能时代,人类创作的独特价值究竟何在?这或许正是本届双年展留给业界最具价值的思考命题。
注: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部分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