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元夕》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书法作者:孟鸿声
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来临之际,欢迎大家到美术馆来看一场科技与艺术相互融合,AI赋能艺术创作,充满未来感的“人工智能”当代艺术嘉年华!
你可曾见机器人模拟人类,进行秩序井然、节奏一致、视觉震撼的翩翩起舞吗?你可曾见能够与四川广汉三星堆中的青铜神树相媲美,载满猴子、手、足、鸟等祥瑞之物象的黄金神树呢?你是否也曾想亲见《山海经》中的那些上古神兽的庐山真面目呢?你是否可曾也想跟大自然中的山川树木鸟兽等同桌共餐呢?如果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圣人之言,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会是什么样的画面?显微镜下的微观之物,与人、世界、自然会有哪些关联之处呢?相信你来到济南市美术馆的双年展展区一定能找到答案,获得出乎意料的惊喜!
济南市美术馆作为本届双年展的主展区之一,继续为您奉上观展打卡推荐!
一楼展厅:土地与时间
朱塞佩·洛·夏沃《机器人》数字动画
该作品灵感来自当代实验剧院,结合了古希腊文化、机器人技术和 NFT 艺术的元素,具有逼真的视觉美感。尽管是机器人人物,但视频完全是关于通过技术投射人性,并受到 Dimitris Papaioannou、Pina Bausch 和 Bill Viola 等艺术家的启发。
邬建安《黄金树》雕塑图片及信息致谢艺术家邬建安
《黄金树》是一组精致美观的树状雕塑,其造型与汉代著名的摇钱树相似,都有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寓意。作品给人造型流畅而富于动态的整体印象:远观,作品似乎是图形上对称;近观,则会发现整个图形其实是由很多相互牵连、支撑的细节融构而成。这些细节有猴子、手、足、鸟等,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描绘的祥瑞相关,也代表自然生灵。金属的材质和雕塑的语言,让繁复的图形成为空间中坚硬的实体存在。作品表面的镜面属性能够对周围的环境构成映像,移步换景之间,是三维空间中不断变换的视觉结构,让展览空间及观者共同走进作品组构的空间场域之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三楼展厅:形貌与组构
韩笑《山海神奇动物》影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包含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中国百科全书,也是中国神话古籍鼻祖。书中记载了300余个神奇动物,它们许多都与世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密切关联,甚至为同一物种。该作品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复活再生上古中国的神奇动物,使它们以写实方式呈现在世人眼前,唤起观者对世界神话文化的共鸣。
四楼展厅:感知与痕迹
吴思林《餐桌》综合材料绘画
图片致谢: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吴思林的绘画创作既包含东西方绘画的经验与传统,又混合她的奇思妙想与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共情与省思。在她的绘画中,丰富的色彩在出人意料的线条与笔触中流转,具象的人物身姿则在转瞬间幻化为抽象的图景。于她的笔下,透视随心绪恣意地变换、不受束缚,而情感则落实到每一处细微的起落笔尖。人物与周遭共构成出人意料的剧场,并在不断累积的创造过程中,形塑出一个属于艺术家自己丰富、完整而迷人的世界。
孔千《信义树》布面油画
孔千的创作游离于挟裹着喧嚣与狂欢的当代艺术的场域之外,它们既不属于我们所熟知的当代艺术主流的样式,又与正统的学院派风格保持着距离。他的创作语言回归到个人的生存经验中,回到个人与世界的对话中,也回到绘画语言的锤炼与融合中,从而拥有了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超然态度和力量。
夏俭宁《微观20230509》布面综合材料
生命的种种体验是夏俭宁创作最基础的冲动。他曾无意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细胞的微观形态与宏大的自然山水相互贯通。因此,他尝试利用古代山水画图像资源和视觉经验融入绘画创作,通过塑形膏与针管笔的组合塑绘着心中的情感,体悟着非常具体的人与事。紫色出现了,线条松弛了;它不是简单的仿照、挪用,而是占有、消化与对话。
还有更多精彩打卡推荐,将持续与您分享!
(来源: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