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山东要闻 > 正文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文发布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文发布
2022-02-16 11:14:5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坚持改革牵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沿海开放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签署机遇,加快发展高水平自由贸易,扩大高质量“双招双引”,带动黄河流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探索用能权、用水权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模式、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推进数据交易,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依法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探索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模式,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开展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

创新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率先在黄河三角洲、东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大沿黄地区生态补偿力度。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用能权交易。发展绿色金融。完善跨市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现对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条线”全畅通。建立流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完善流程再造“1+N”制度体系。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推进电子证照“跨省互认”,支持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改革完善公正监管制度。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市场信息公开,完善环保、能耗、行业准入等标准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研究,完善营商环境配套立法。建设国际商事纠纷在线及线下多元化解平台。

第二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强化青岛、烟台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推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参与重要港口建设运营,加强海洋经济合作。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境外园区和标志性工程项目,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质装备和先进技术出口。鼓励企业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建设,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加强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合作,在境外设立离岸研发中心,支持骨干企业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深化农林牧渔等领域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加工基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盐碱地改造上,深化技术、装备和服务领域的合作。开展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与郑州、西安、兰州、成都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合作,加快胶州、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

第三节搭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

高标准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加强与河南、陕西、四川自贸试验区合作,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挥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优势,加强与沿黄省区在物流经贸领域合作,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扩大水产品进口和加工转口,将青岛口岸打造成黄河流域鲜活水产品进口中转基地。建设“青岛·上合国家客厅”,为黄河流域城市对外交流合作提供国际化服务。

高品质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拓展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地方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中日韩地方合作机制,全方位深化与日韩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健全与日韩企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长效机制。高水平建设中韩(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中日(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高水平建设中外合作载体。加快培育壮大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济宁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等载体。提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国际影响力。争取举办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合作国际高峰论坛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

第十三章推进规划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广阔。要提高政治站位,抢抓战略机遇,强化责任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龙头作用。

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的高度、抓重点的精度、抓到底的深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折不扣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总体设计,制定工作规则,研究审议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事项,统筹指导、协调推进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推动规划实施和重大政策事项的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等工作,确保在2025年前取得明显进展。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的分析调度。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充分发挥山东黄河河务局作用,为领导小组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第二节完善推进机制

围绕贯彻落实本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绿色生态廊道、水安全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对黄河保护治理产生影响的各类行为。市县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本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有关部门、单位要落实分工责任,制定专项规划,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完成相关目标任务。建立省市间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16市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省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加强统筹,推动建立与沿黄省区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协商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

第三节强化政策支持

支持社会资本建立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统筹整合国土治理、环保、科技、水利、基本建设、文化等相关领域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行“标准地”供给改革,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

第四节加强督导落实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任务如期完成。发挥重大项目的关键支撑作用,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完善立项、用地、环评等前期条件,实现“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定期调度督导,组织开展评估,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良好氛围。

(来源:山东政事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林立刚)
关键词:黄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