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山东要闻 > 正文

神舟十四号今日发射,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领命出征

神舟十四号今日发射,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领命出征
2022-06-05 11:51:2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但陈冬觉得,“在太空中也会有各种风险,要是在太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结束5、6个小时的水下训练后,尽管体力几乎消耗殆尽,但他顾不得满身疲惫,继续在水下练习使用脚限位器,直到自己穿上为止。航天员教员评价说:“陈冬在水下表现非常出色,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他一般都是全流程自主练习。”

陈冬为人低调随和,但在训练时特别爱“找茬”“较真”。用他的话说,“找茬是去掉安全隐患的‘茬’,较真是较确保安全的‘真’。”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4次出舱活动,他都认真观摩过,并针对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出舱活动的相关设计,给科研人员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都被采纳。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在载人航天事业30周年之际,我们将亲身经历中国的太空家园的竣工,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更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乘组一定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陈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刘洋:随时准备挑战新高度

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分离并返回地球,在回到飞船前,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刘洋是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从神舟九号的突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到神舟十四号的建造空间站,正好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关键节点。

十年后,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再次飞天,刘洋说,“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代,我们一定会将祖国的荣誉写满太空!”

刘洋和陈冬同属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和所有的航天员一样,能吃苦是标配,但吃的苦各有不同。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经历的是脱胎换骨般的淬炼。学习、训练……刘洋从没在晚上12点前熄过灯,几乎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大年三十晚上跟家人一起守岁,初一一大早又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

被确定为“神九”首飞梯队航天员后,当时34岁的刘洋,既感到被祖国和事业需要的巨大幸福,又深感沉甸甸的责任。但成为航天员短短两年后就要飞天,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她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同样的操作,默画出无数张座舱、仪表图、线路图,贴满住处,闭上眼睛都知道按钮的位置、形状、颜色,并能准确无误地操作。刘洋随神舟九号驻留太空13天,浩瀚宇宙留下中国女性的身影,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人类总是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神九”归来,刘洋只把这次任务看作是她航天员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目标。第一批航天员们还在跟自己并肩战斗,一代代航天人还在刻苦攻关、默默奉献,自己的使命,就是不断飞向新高度。

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在太空驻留时间更长,出舱活动成为常态……这些都对航天员的知识、技能、体力、心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舟十四号任务的难度和神舟九号任务不可同日而语,刘洋需要熟悉舱内设备、管路连接、出舱活动、机械臂、科学研究等极为复杂的内容。刘洋认为,没有捷径,没有巧工,只有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

出舱活动训练是强大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的训练。其中,水下训练又是重中之重,单次训练时长和强度都最大。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3、4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就要连续工作7、8个小时。出舱活动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刘洋认为与任务需要相比,自己的力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就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后来,每次练臂力的时候,航天员“师兄们”都开玩笑地说:“你可别练了,再练就超过我们了。”

关键词:神舟十四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