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推动绿色化转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发绿色产品100个以上。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整合锂电、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资源,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100项以上,新建生态工业园区10家左右。培育资源循环利用国家行业规范企业10家以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工、智能建造。
(四)扎实提高陆海区域统筹发展水平。着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上加力提效。
一是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协同抓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建设。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论证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改建22座引黄涵闸。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支持位山灌区等节水改造,实施再生水利用配置国家试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超过80%。加强与沿黄城市群协作发展,积极推动沿黄达海大通道规划建设。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
二是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深化“透明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启动海洋人才港建设。培育壮大油气开发、新能源等高端海工装备,加快发展高技术船舶。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建成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矿石码头,大力拓展港口海外航线。加快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
三是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争取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启动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行动,支持烟台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功能,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抓好烟台、潍坊等国家试点,实施一批老旧街区改造、综合管廊、排水防涝等项目。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9.95万户、棚户区8.99万套,更新改造燃气管道900公里。新增50个以上县(市、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保持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累计40%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选择100个镇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抓好200个以上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实施新型智慧城市提标提效工程,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
(五)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加力提效。
一是坚决维护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0万亩,整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支持德州、聊城等有条件的市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抓好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创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及产品创新。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梯次培育7-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左右,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支持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启动预制菜“十百千”培育行动,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淄博刻瓷、潍坊核雕、临沂柳编、聊城葫芦、菏泽鲁锦等一大批乡土产业,让广大农民从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