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山东到喀什地区有着近5000公里的距离,一群可爱的人决定秉承着“医者仁心”的信念来到喀什,去完成他们心中那份光荣的事业。
自2023年8月中旬到喀什开展援疆工作至今,山东卫生援疆队员,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喀什地区肺科医院检验科主任(援疆)徐杰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适应了喀什的生活,更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没有情怀和担当,当不了援疆人。”徐杰对记者说,作为第11批山东省直援疆医疗队成员,争取山东的优势资源,发挥好沟通合作桥梁纽带的作用,将自己所学全部交给身边同事,变输血为造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道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域的专家,曾在2020年被授予“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和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这次到喀什开展医疗援疆工作,担任喀什地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呼吸科主任,他决心用自己的所学为当地群众解决困扰已久的顽疾。他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口碑。他说,“当地群众说,就要挂山东援疆李大夫的号”,就是对他最好的认可。
喀什地区中医医院骨科主任王超、喀什地区肺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綦鹏都是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援疆专家,他们近一年半以来的辛勤付出让当地的骨科、消化内科综合诊疗在填补多项空白之上,又迈向一个新台阶。
李道卫、徐杰、王超、綦鹏等山东卫生援疆队的成员们扎根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让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他们的故事正在发生,他们的热情还在继续。
因为信任,患者想与山东专家“面对面”
喀什地区中医医院是一个刚刚开诊一周年的新医院,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王超带领当地骨科团队,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
来到喀什地区中医医院骨科后,王超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骨伤诊疗特色优势,为喀什地区及周边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在为患者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王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午坐诊,巴楚县的一位患者在网上第一个挂了我的号,但是这个病人一直到中午下门诊之前的十分钟才赶到。他跟我解释说,一大早上就往喀什市赶,路上车却坏了,换了别的方式才好不容易赶到。他说,一直想挂个山东专家号看一看他的腰痛问题,因为最近腰痛变得有些严重。”王超很耐心地问起患者既往病史,然后又安排他查了体,看完片子后,仔细跟他解释,“腰椎间盘突出是有的,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也不需要做手术。经过保守治疗一般问题不大。”
“就为这句话,我跑这么远,彻底安心了。”在听完王超分析病情后,患者很放心,也很感激。
王超说,“巴楚县距离我们医院280多公里,就为这句让他安心的话,可能仅仅只有十几个字,但患者相信我们、信任我们,辗转这么远来挂我们山东专家号,这让我很感动。所以,因为这份信任,我们必须要把卫生援疆工作做好。”
与王超一样,其他的山东援疆专家,也在一次又一次坐诊、义诊、巡诊过程中,被这份高度信任和认可感动着。
喀什地区肺结核发病率高,肺结核治愈后,患者往往已经发生肺功能损害,李道卫发现,肺结核引起的气道狭窄甚至慢阻肺,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为此,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当地慢阻肺疾病上收效很好。”李道卫说。
“曾经有位80多岁的慢阻肺患者,只肯吃中药,拒绝吸入西药治疗药物,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以至于只能坐轮椅。我们收治老人后,耐心说服老人,为他调整了中医方剂,并规范给予吸入药物,辅以呼吸康复训练,两周后,老人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而且能站起来走动、散步,生活质量大大改善。”李道卫向记者提起了这件往事,他表示,比起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再来治疗,他更期待关口前移,在呼吸系统疾病刚刚发生时就正确干预,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为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因为有山东援疆的专家坐镇,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已成为当地群众就医看病的主要选择之一。面对信任,李道卫也说,“我们只有尽全力做到最好,才能不辱使命。我也希望依托山东援疆指挥部力量,逐渐让喀什地区的地区、市、县、乡镇各级医疗机构联动起来,多多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学术讨论,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最终惠及喀什地区广大患者。”
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喀什百姓带来福音
不光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和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山东援疆专家的足迹早已遍布在喀什市及周边地区,疏勒县、岳普湖县、莎车县甚至海拔4000多米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项又一项技术空白被他们“填补”,为一个又一个患者家庭带来新希望。
2023年11月22日,綦鹏带领医疗团队在疏勒县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南疆首例经内镜逆行阑尾治疗术(ERAT),填补了南疆利用胃肠镜治疗阑尾炎的技术空白。
2023年11月,綦鹏带领医疗团队在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成功完成南疆第一例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手术的开展填补了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开展微创手术治疗的空白。
2024年4月,王超带领疏勒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完成南疆首例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间盘摘除术,该项手术的实施填补了当地医院颈椎微创手术的空白,使南疆地区微创脊柱外科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2024年5月,王超在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开展院内首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这项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骨科及麻醉手术团队在协同开展高难度手术技术方面迈上新台阶。
綦鹏对记者说,“来援疆就是要以自己的技术特长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里我们始终谨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院训:‘博学慎思笃行亲民’。至于技术空白的填补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培养和山东卫生援疆的大力支持共同结出的果实。”
和綦鹏经历类似,徐杰、王超、李道卫都在援疆期间面对两个共同的问题,“在疆能不能把工作干好?离疆时能留下什么?”
徐杰援疆工作第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做好喀什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的初期建设。2023年9月初,徐杰就制定了实验室工作推进时间表,这期间,克服了突然停电及其对设备的影响、水路电路设计不合理对开展日常工作的干扰……各个堵点、难点依次被攻破。最终,这个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按照现代化综合实验室标准设计打造的临床实验室伴随着医院当年9月26日的正式开诊顺利投入使用。“医院检验科是临床科室的‘侦察兵’,是医院重要的业务支撑科室。”徐杰说,他和科室的同事一起定下实验室三年左右通过ISO15189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目标。
2024年1月17日,喀什地区中医医院综合外科顺利开诊,这一刻凝聚着王超和所有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外科团队的心血,克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以骨科为学术引领,普外科为保障的科室雏形,初步建立。
“内科的建设,相对一家中医院来说,尤其是新医院来说,相对外科建立,会快一点。”对于喀什地区中医医院的内科建设,李道卫和内科团队付出了十二分努力,将“大内科”细化为呼吸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等亚专业学科,从开诊时仅收治一位患者到现在内科的病房需要预约才能住院,“这其中,都是大家的信任和努力。”李道卫说。
“下一步我会利用现有医院平台,搭建符合当地疾病特点的肠菌移植基地,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的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案。该基地的建立,将对当地的炎性肠病、便秘、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綦鹏表示。
作为一家新医院的援疆“栽树人”,王超、綦鹏、李道卫、徐杰都在这里留下了最最宝贵的东西,一份建科的理念、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一次高难度的手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始终践行山东的援疆宗旨“以山东所能,服务喀什所需”。
没有担当,当不了援疆人
徐杰有一个随身带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在受援的两家医院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要的工作记录和科室未来规划的随想,这是他的援疆工作“小账本”,里面记录着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记录着他所在的实验室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带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临床检验队伍,建设好受援单位的临床实验室。”这是徐杰写在笔记本里的话,他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不懈使命同样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检验科的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人是关键。”徐杰针对每个同事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工作岗位做了科学分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在科室主导建立起激励制度,充分释放出青年职工的活力。以“师带徒”的形式,在两家受援医院分别培养了2名业务骨干。他还带领科室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实验室室内质控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和异常检验结果解读等内容开展了多次专题培训。通过定期的带教、考核,结合日常的业务实训,科室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积极争取年轻职工外出进修、培训、轮转的机会,进一步拓展实验室业务能力范围,让每一个人在胜任当前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到某一领域擅长,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在喀什地区中医医院综合外科,“严”是出了名的。教学查房、骨科学术沙龙谈论、远程会诊、手术方案讨论,大家都不敢懈怠,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主任王超的严格要求。“对于主任的严格,我们真的很感激,严师才能出高徒,正是因为这份严格,才让我们在短时间内飞速进步。”喀什地区中医医院综合外科副主任张亮亮说。
不同于王超的严格,李道卫的“怀柔”方式,也让内科团队成长。对于今后科室的发展及自身的学习方向,李道卫表示,他将继续聚焦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注重中西医结合,为当地患者提供规范呼吸慢病的规范化全程治疗。“我报名了山东省第六批“西学中”的学习,希望在实践中,传播中医药文化,践行‘文化润疆’。”李道卫说。
为当地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学服务,一直是山东卫生援疆队坚守的方向。他们用实际行动在不断证明着齐鲁儿女的实干和担当。在收获与奉献中,他们与喀什的感情早已长成参天大树。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