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商业 > 正文

吕金光 | 未完成的转换: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启蒙与书法热潮

吕金光 | 未完成的转换: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启蒙与书法热潮
2024-02-22 10:10:4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艺术层面探讨,也是一种巨大的转变。从一个现代性、全球化、人性的角度来对待文学问题,不再是从革命、意识形态来看问题,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文化启蒙的重要问题。

图片

李泽厚提出的主体论也就是康德的主体论,过去是没有主体的,都是集体主义,不存在个人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主体论对于整个社会影响比较大,强调个人主义、主体的权利,这就是西方的个人价值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人道主义的启蒙、主体论的启蒙、人性的启蒙,强调了人的个性、人性、主体性的价值观念,因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对社会启蒙影响较大,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它主张的就是人的问题,或者说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与在世界的地位问题……

图片

在中西文化互补中,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现代的文化没有能力和西方对话,或者说我们自身的文化艺术与人文学术所追求的目标远没有到达。从艺术理论的角度,所有的艺术理论在现代这种主流的艺术思潮中,就没有中国人提出的理论。真正的理论创造是从中国的古典文化当中去发掘抽绎,提取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然后创造出新的价值体系。当然,这个体系是含纳古今的,既包含着我们现代的思想,又有着一定深刻的反思,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转换。这种转换要求实际上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需要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科学与民主”就表明了中国文化的欠缺与不足。20世纪80年代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文化,什么存在主义,符号学、图像学等,这表明我们的文化欠缺这些东西,需要这些文化来弥补,当然不是不假思索的全盘肯定。

关键词:吕金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