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近年来邮储银行的营收利润虽然整体保持增长,却双双失速。到了2024年更是原地踏步,增长后劲严重不足。2025年一季度报披露的业绩状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甚至拉响了亏损警报。
一季度报显示,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93.63亿元,同比减少0.67亿元,下降0.07%;实现归母净利润252.46亿元,同比减少6.8亿元,下降2.26%。此外,邮储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88.57亿元,同比减少27.16亿元,下降3.79%,净利差收窄至1.70%,盈利能力正在削弱。
图源:邮储银行2025年一季度报
在此期间,邮储银行总部及分支行还经历了多次高层人事调整,董事长空缺数年,直到今年年初郑国雨正式就任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3月1日,张永罡任云南省分行行长;4月10日,吴之雄就任安徽省分行行长。
有分析称,邮储银行总行以及分行掌门人更迭初期,往往伴随着新的战略调整,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进一步拖累了其一季度业绩。
资产质量与内控管理藏暗雷
高管频踩“7年任期”监管红线
除了业绩增长乏力,邮储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更是被市场与投资者所关注。
2024年,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03.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8.59亿元,同比增加19.06%。不良贷款率0.90%,较上一年上升了0.07%。不良贷款余额激增,不良贷款率上升,邮储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坏账风险加剧。
图源:邮储银行2024年报
2022年-2024年,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85.51%、347.57%、286.15%,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若拨备下降伴随不良率上升,表明银行风险缓冲能力被侵蚀。尽管邮储银行在拨备充足时主动释放利润符合监管导向,但短期利好之下仍但需关注后续资产质量。
2025年一季度,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继续攀升,达852.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75亿元;不良贷款率0.91%,较上一年末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下跌至266.13%。而对比其他国有银行,邮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34%,虽然满足监管要求,但在国有六大行中依然垫底,风险抵补能力较明显弱于另外五家银行。
除此之外,邮储银行信用减值损失107.17亿元,同比增加37.33亿元,暴涨53.45%,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并直接影响银行的现金流量。一季度报显示,邮储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56.95亿元,减少1494.51亿元,同比下降66.38%,现金流量大幅下降。
图源:邮储银行2025年一季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