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在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据其母公司万辰集团财报显示,这个三年内开出近万家门店的量贩零食超市,今年一年,开店速度已大幅度放缓。而这似乎并非个例,量贩类零食业是否要度过高速发展期了?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济南多家“好想来”停业
负责人:店铺密度过高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济南多家“好想来”零食门店已暂停营业。位于文化西路的“好想来”(大润发店)大门紧锁,店内设备尽数撤走,门上仅贴有“装修升级,暂停营业”的告示,但在其官方小程序中已无法查询到该店信息。
据周边商家透露,该店早在8月28日便已撤出,“听说这里房租太高,打算搬到其他地方去”。
无独有偶,二七南路的“好想来”门店目前处于停业状态;县东巷店招牌已经摘了下来,只剩下标志性的红色门框。
(县东巷店已撤店)
针对闭店情况,济南片区负责人表示,济南店铺密度过高,部分门店选择搬迁,搬迁目的地可能为烟台和章丘。
实际上这并不是个例,“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300972.SZ)2025年中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闭店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达到了259家。不仅如此,其开店速度也在大幅降低,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的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8家。
针对这一情况,“好想来”总部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具体门店营业状况”,并提到“近期无统一闭店或开店计划”。
不过,该工作人员还提到,公司推出了搬迁扶持政策,亏损门店的加盟商可领取一定额度的装修补贴,“加盟商可自主选址,由总部进行审核;自主选址有困难的话,公司也会提供协助”。
为了迅速抢占市场
纷纷采取“低价策略”
“又便宜,又好吃。”“一件也是批发价。”——“好想来”门店醒目的广告语,精准概括了量贩零食店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探访多家“好想来”门店发现,店内货架上陈列的,大多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零食品牌产品,其余产品以散装称重产品为主。店内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周边便利店。
“这种低价策略的背后,是量贩类零食店对供应链的压缩。”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量贩零食正是通过“去中间商”模式,将流通环节简化为“工厂—仓库—门店”三层,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不过,对企业来说,低价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赛道玩家增多,行业会逐渐陷入同质化内卷。”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丽分析,因为各量贩零食店供应链趋同、商品品类部分重合、定价与装修风格相似,加之行业门槛低,因此只能在价格上下功夫。
(好想来门店内)
量贩零食的崛起对曾经的零食品牌“巨头”造成了明显冲击,倒逼它们不得不卷入低价竞争模式。以良品铺子为例,其在2023年起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三只松鼠则早在2022年底,就提出“高端性价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