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豆浆机,认准九阳品牌”,这曾是无数中国消费者的共同选择。
从1994年王旭宁发明第一台全自动家用豆浆机开始,九阳凭借一杯豆浆走进了中国万千家庭,曾经占据80%市场份额,一年卖出112亿元。
然而如今,九阳却卖不动了。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九阳的创业故事,堪称另一个版本的“中国合伙人”。199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旭宁与3名同学一起走上了创业之路。
作为资深豆浆爱好者,王旭宁每天都要面对磨豆浆的繁琐工序:泡豆、磨浆、过滤、煮沸,前前后后要折腾七八个小时。
“能不能让喝豆浆变得简单点?”带着这个朴素的想法,学技术出身的他一头扎进了研发。
经过反复试验,一台“电机上置式豆浆机”终于诞生。
这是全球第一台能自动完成磨浆、煮浆的家用豆浆机,把原本耗时大半天的工序,压缩到了短短十来分钟,彻底颠覆了中国人喝豆浆的传统方式。

有了好产品,市场推广却成了硬骨头。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还习惯在早点摊买豆浆,对“家用豆浆机”既陌生又不信任。
九阳的创始团队很快意识到:要卖产品,先培育市场。“那几年,我们赚的每一分钱,三分之二都花在了科普上,剩下三分之一才用来改进产品。”九阳高层后来回忆道。
从1996年到2002年,九阳开启了一场“豆浆营养普及战”: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健康讲座,科普鲜豆浆的营养优势;专门成立“豆浆营养研究室”,用专业数据支撑产品价值。
还精心编撰《鲜豆浆营养食谱》,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教大家用豆浆机做出花样豆浆。

更创新的是,他们在全国开设了1500多家“豆浆生活馆”,让消费者现场体验制作豆浆的便捷,慢慢培养起家用豆浆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