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网友表示,看完这些打假视频后,心理的焦虑感减轻了不少,也逐渐对“精致”“自律”等标签祛魅了,不再一味追求“每天早上喝咖啡、学英语”“精致坐高铁”等生活。
mit林柠檬:太能哗众取宠了。
Colorful:还有坐在街头吃西餐的……
吃辣不吃辣:只有我在想,拍摄时摄影师和设备在过道有多碍事吗?
Cany:看完就一个感觉,这些博主好累啊!
糖糖:告别假精致,抵制消费主义陷阱。
Tae Yeon:感觉都是为了流量和带货。
专家:平台需要对假自律视频进行管理和引导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马宁指出,无论是“表演式自律”抑或是“自律打假”,这种互联网行为属于真人秀的行为范畴内。而这种流量导向的真人秀,通过新奇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形成了注意力经济。针对自媒体博主博取注意力的行为,2024年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然而对于“自律视频”的管理,不仅需要“他律”,还需要“自律”。
于创作者而言,有专家认为真实性是创作的基石与底线。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可以将商业元素融入到内容创作中。而社会学者储殷则认为,需要对“表演”的程度进行区分,而区分与平衡的关键,就在于这种“表演”是否足以误导观众信以为真。创作者需要对摆拍、拼凑等真人秀行为进行把控,在相应的内容下进行真实性的标注。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平台需要对假自律视频进行监管和引导。监管方面,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的升级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引导方面,平台需要鼓励创作者发布积极、健康、有益且真实的内容。其中,审核机制的建立和规则准则的发布尤为重要。平台不宜简单地采取限流、封禁的手段,而是需要让创作者明确创作红线,包括针对什么样的视频内容需要进行怎样的标注,进而规范创作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学者马澈认为观众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以增强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相关的专家也表示,受众需要对“自律”的概念有基本的认知,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持“参考,但不完全相信”的态度,从而进行内容的甄别与消费行为的判断。
快节奏的时代流行着一句话“自律给我自由”,于年轻人而言,自律亦代表着对自我生活节奏的把握与控制,这种规律、健康的生活固然值得追求。事实上,千万个人有千万种自律的方式,自律应当是从内心自然生发而出的力量,而非单纯物质的堆砌与展示,需要人们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实践和调整,从而逐步达到一种自律、自洽、自如的状态,实现由自律带来自由。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