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社会民生 > 正文

“人肉开盒”为何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人肉开盒”为何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025-03-26 15:58: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一言不合就“开盒”、意见不同就“人肉”、口角冲突就“挂你”……近年来,网络“人肉开盒”事件时有发生。

“人肉开盒”为何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记者展开了调查。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人肉开盒”“开盒挂人”指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最初来自网络贴吧、论坛等匿名平台,意思是“打开盒子揭露隐私”“把某人的信息在网上挂出来”。一些“开盒”事件,从单纯的信息曝光演变为叠加电话骚扰、语言攻击、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

“人肉开盒”等网络暴力带来诸多不良社会影响。

除了明星或公众人物,普通人也可能成为“人肉开盒”的受害者。有些人仅仅因为在网上发表了不同看法,就会被“开盒者”人肉搜索,随之遭到辱骂、骚扰。

不少“开盒”事件背后,有未成年人的身影,部分超话、贴吧、网络“校园墙”等成为“开盒”的重灾区。

2023年,某视频平台通报了一起“人肉开盒”案例。经公安机关查明,此次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个省份,共计40余人,而这当中的主要活动成员是两名未成年人。

专家表示,未成年人处于“三观”塑造期,往往缺乏对行为危害、法律后果的判断能力;有的人甚至将获取并公开他人信息,当作一种能力向身边同学、朋友炫耀。

与此同时,部分“开盒者”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事件发生后仅受到轻微处罚;一些“开盒者”通过海外设备及账号隐匿身份,追踪打击难度较大。

暗藏黑色“产业链”

“人肉开盒”事件时有发生,背后折射出信息安全等多重风险,甚至在网络上形成一条“开盒”黑色产业链。

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开盒”“人肉”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包含隐晦话术的帖子。一些“黑话”如“cx”代表“普通查询”,可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要素;“lm”表示“猎魔”,可进一步查询快递地址、车牌车主等。

“人肉开盒”之所以能够获得“开”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是用户数据泄露所致。

据了解,一些黑灰产业从业者收集泄露的个人信息,搭建可供查询的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俗称“社工库”,数据来源各不相同,如外卖、快递地址泄露的数据,以及网络上倒卖的各类数据。

记者在某境外社交平台检索“开盒”,发现多个相关公开群组,其中一个以“查人/社工”等为关键词的群组成员数近5000名。该群组的简介显示,仅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就可查询开房记录、名下资产、航班信息等;如仅提供手机号,亦可查询定位、快递和外卖地址、通话记录等。

记者浏览群组页面看到,多个匿名用户频繁发布“人肉”广告帖,并附上境内外网络平台联系方式。有匿名用户发帖称“全国招收内部人员”,列举了公安、税务、银行、运营商、快递等机构,称“缺钱想要赚钱的可以联系我”。

记者点进一名推销“开盒”业务的群组成员主页,上面晒出多条“出单”截图——从IP定位地址到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从网逃记录到家庭户籍信息,从通话记录到快递收货地址,其中不少为电脑屏幕拍摄照片。

根据一个广告帖发布的QQ号,记者与一名从业人员建立了联系。此人表示,提供手机号码,就可以查询全家户籍、工作单位、外卖地址、快递地址等,标价则为500-1000元不等。他反复强调信息“保真”,但对信息来源三缄其口,表示这是“保密”内容。

向“人肉开盒”说“不”

关键词:人肉开盒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