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发团队成员之一的山东昊润副总经理段丛丛表示:“当时国内市场被欧美设备占据,数据安全令人担忧,我们自主研发了国产设备后,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安全。”
如今,山东昊润的设备不仅守护着全国20多个省份的地下水安全,还参与了三江源、黄河流域重大生态工程,用青年智慧筑牢国家数据安全防线。
绿色革命:青年创新引领资源革新
绿色转型浪潮中,滨州青年以创新思维开辟新赛道。
山东友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友泰科技)的青年骨干们,则在工业生产的“三废”治理与资源化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创新力。在公司硫磺动力车间,以副操张凯迪(同时担任公司团委副书记)为骨干的青年突击队,正专注于尾气深度处理工艺革新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他们面对“新鲜水pH值与二氧化硫尾气中和矛盾”的技术难题,迎难而上。这支平均年龄仅27岁的攻坚小组分工协作,深入车间采集数据、记录波动。张凯迪巧妙运用“问题拆解法”进行工艺分析,团队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试验与调整,成功将洗涤塔pH值稳定在5.8的关键水平。这一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管线设备腐蚀,延长了设备寿命,更实现了每小时节水4立方,全年可节水高达32000立方,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
同时,山东友泰科技整体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也走在前列。公司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单位”称号,其核心示范项目——三泥资源化清洁生产项目,是将污水处理产生的危险废物“三泥”引入生产装置,巧妙地替代部分蒸汽进行利用,解决了环保处置难题,降低了处置成本,是公司践行“节能降耗减排”绿色理念的生动实践。
农业产业化“排头兵”滨州中裕食品的绿色循环实践,在青年科研骨干手中得以不断深化——小麦产业研究院院长刘通通,这位江南大学硕士扎根滨州,致力于小麦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他负责的“小麦麸皮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取得突破,将麸皮价值提升十倍至每吨2万元。这项被写入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成果,是中裕打造“全国最长最完整小麦产业链”、实现资源“吃干榨净”的关键一环。
中裕更在全国首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模式,打造了包含高端育种、生态养殖等十大板块的小麦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到119.88亿元。
滨州中裕食品的产业链上,青春力量在每一个环节闪光。在这里,一粒小麦演绎出“三产融合”的共富传奇。
“既要实验室里搞科研,也要田间地头做实践。”中裕育种研发中心主任李恒钊向采访团讲述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在试验田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