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两会声音|全民美育、科技艺术、书法教育……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冯远、范迪安、吴为山、李翔、卢禹舜等积极建言

两会声音|全民美育、科技艺术、书法教育……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冯远、范迪安、吴为山、李翔、卢禹舜等积极建言
2022-03-10 17:55:0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建立完整的学校美育机制,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公平条件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同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对文化文艺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因此,学校美育必须建立完整机制,以满足学生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

一,建立完整的学校美育机制,是明确新时代的学校对美育教育“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进一步完善美育教育的系统完整,凸显美育教育的价值功能,拓展美育教育的实施方法,强化美育教育社会认同感的需要。

二、建立完整的学校美育机制,是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美育教育的薄弱环节找准了突破口和落脚点,明确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迈上新台阶,提出改革举措的需要。

三、建立完整的学校美育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是坚持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高效、开放、优质学校美育新格局的需要。

四、建立完整的学校美育机制,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需要。

五、建立完整的学校美育机制,是避免培训机构商业炒作,遏制片面追求升学加分、艺术速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综其需要,建议如下:

一、完善美育课程设置

明确美育课程核心及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的目标,围绕课程目标,精选且统一教学素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按级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学习课时,实现主线贯穿、分级衔接、循序渐进。

二、加大美育教师激励政策

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打通美育教师进修壁垒,畅通美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在合适的时间和范围,鼓励美育教师承担社会公益性艺术指导、社会美育辅导员、家庭美育指导员等第二课堂指导,并计入教学课时量。

三、评价机制

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立“美育知识+地域特色+审美体验+学科融合”模式和常态化全员评价机制,把艺术类课程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测评。

四、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

鼓励并开展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并设定假期(短期)支教、毕业(长期)支教政策,在择业政策、进修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全面提高薄弱乡村学校美育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高质量解决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力量薄弱、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五、统筹整合资源

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协调学校与城市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加大合作开设“第二美育课堂”,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邀请优秀文艺工作者到“第二美育课堂”兼任教师,整合校内、校外、社会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六、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三位一体”

开展“家校”、“社校”以及“家校社”合作,有机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校开足美育课之余,请名师“走进来”指导,学校组织“走出去”开展社会活动,将理念与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形成教育闭环,合力于美育,实现“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建立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因此,加快文化艺术人才的建设对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品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美术馆行业快速发展,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但当前支撑行业人才队伍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尚缺乏相匹配的职称制度和体系,美术馆人才评价标准缺失、评价渠道不够通畅,成为制约美术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对各类美术馆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省市进行案例研究,提议建立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呼吁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方式,为美术馆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生态,为进一步实现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一、主要问题

1、缺乏与美术馆行业相适应的职称评审制度和标准。我国文化艺术人才职称评定,主要依据为《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现行体系文物博物、工艺美术、美术创作专业,均无法和美术馆行业进行对接,更无法涵盖具体的美术馆策展、公教、研究、典藏等职能,导致美术馆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标准整体缺失。

2、评审渠道缺失,体制机制不畅。因缺乏参评标准,国有美术馆从业人员只能参照文博系统、社会科学等渠道,评价内容完全不符合美术馆实际业务类型;而民营美术馆从业人员更无法进入此渠道进行评价。总体上评审渠道缺失、体制机制不畅。

3、缺乏自上而下、全面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美术馆人才队伍问题,尚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系统、有效的解决。目前,只有个别单位,省进行初步尝试,例如浙江省将美术馆纳入《美术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中。面对全国、全美术馆行业的发展,对待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解决问题的系统能力有待增强。

总之,美术馆人才评价制度缺失问题,影响了整个美术馆行业的人才成长,择业、择岗受到制约、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从而制约美术馆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相关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文化和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美术馆人才职称建立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建立全国美术馆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落实到位。

2、精心组织、充分调研,建立健全美术馆人才制度体系。将美术类人才评价体系纳入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中,将其视为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议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专业、分层次建立和行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体系,确保建立健全设置合理、覆盖全面、评价科学、管理规范的美术馆专业人员职称制度。

3、理顺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的制定评价标准。建议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方式,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理顺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省市美术馆人才评价标准。

4、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建议全面加强宣传引导,调动美术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在促进人才成长空间基础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形成专业、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

总之,建立健全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度,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美术馆行业的进步,更为大力推动全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对内提升全民艺术教育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都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名家翰墨)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文艺界政协委员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