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62)|九间棚桃花源七日记

【李想集锦】(62)|九间棚桃花源七日记
2022-04-10 14:45: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李想集锦】(62)| 九间棚桃花源七日记

我是30日回到山上的,红一片白一片,从山脚到山顶都好看。我邀请陶俊峰来,他一听说就答应了。在4月3号那天,刚刚出现几例,立即紧张起来了。在路上行走了七个小时,一路检查疫情的关卡,一路排队,一个79岁的老人太不容易了。平邑的高速出口被封,只得开往临沂,再走小道回山上。

当天,平邑就封城了。河南的焦裕锋秘书长,博山矿务局的王家祥部长,或者出门又回,或者车到曲阜而又返回河南,甚为抱憾。还有些朋友及师长,因为疫情而无法邀请,我亦抱撼。

陶俊峰老师来了,好酒好茶,一样样拿出来。山里的荠菜、蒲公英,橡椿芽、榆钱,都随着春风的唤醒来到了我们的桌上。鸡、羊、肉都是吃着野生的草而生长大的,我们这里叫做“六不用”,就是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转基因,不用塑料薄膜,是纯天然的。新鲜的野菜很快地端上桌,过几天槐花也长出来了。

50年前沂蒙山的回忆

我和陶俊峰老师是1972年4月到沂蒙山来采访的,当时他和吴云龙是济南军区摄影界的两颗星。我们工程兵在沂蒙山区费县有部队,叫“劈山开路先锋连”,我陪着他为解放军画报、山东画报、大众日报搞了专题,为新华社发了稿。我当时只有20岁,随同他采访,也学习采访,学拍摄技巧,包括暗房照片冲洗。

陶俊峰年长我八岁,思维敏捷,对社会发展感兴趣,他属于“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的人。我们谈得多,也就放开了。而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1972年4月,我们在济南火车站的连椅上,认为社会主义不能这样搞下去,心怀忧患,讨论中苏关系、中美关系要换个办法,我们谈久了,也不知道火车开走了。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他回英雄山的军区大院,我则回到西郊的段店,第二天再来沂蒙山。

【李想集锦】(62)| 九间棚桃花源七日记

1974年,我陪着陶俊峰在曲阜大成殿时的合影。

我写的《家国70年》上集《苦读记》210页至220页记录了我们初识的岁月,现摘录于后:

家国70年——苦读记

“我是一直看参考消息的,对苏联的不好,美国的好,越来越清楚。特别是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形势越来越变化。我和陶俊峰分析,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中国会与美国和好,从学习苏联到学习美国,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与美国关系接近,将使中国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也期待这种变化的到来。

我们讨论认为,社会主义在哪个国家实现,还说不定呢?中国这样不行。因为我们太穷了,不是三五十年的差距。现在,中国像是在月球上,不食人间烟火似的。这种社会主义肯定不行,要变一个法子。

我说,将来我们不是社会资本主义或者叫资本社会主义,或者叫另外一个名称,这就是我与陶俊峰在济南火车站候车室等车时议论的内容。

陶俊峰说,伙家,你可以把他写出来。我说,不要命啦!他说,你搞摄影是屈才了,你应该到中央研究室去。我也开玩笑说,我如果到中央研究室了,就用红旗轿车到北京站接您。于是,两人哈哈大笑。

陶俊峰对我的了解越来越深。有一次,陶俊峰到工程兵来,到我宿舍打开门一看,他惊呆了。因为当时新华书店除“红宝书”与白色封面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外,少量黄色封面的鲁迅著作,其它就没有什么了,一点业务书也没有,没有可以学习的东西。于是,我把报纸、刊物、画报的东西剪下来,观摩学习。把这些好文章、好照片贴在墙壁上,从上贴到下面,贴了五层。上面高处是画报封面,大人头的,第二层是报纸画刊,第三层是文字报道,第四层是理论文章,再下面,要蹲下来看了,贴的是照片。每天从办公室回来,我就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看,反复琢磨。一面墙壁贴满了,就在对面贴,四面墙壁都贴满了,屋子中间有一根横拉的绳子,是挂毛巾、衣服的,我就挂上整版的报纸,又挂满了,就在对面贴上。我看完这边,再看那边。

陶俊峰进了屋子楞住了,问“在家里贴大字报?”

我说“不是大字报,是好文章好照片,我学习研究用的”。

陶俊峰问“办公室有书呀”。

我回答“书上的东西太远了,这些是刚发表的,好学好用”。

陶俊峰不停地说“哎呀”“哎呀”。而在屋角上,是我的被子褥子,是用背包带用十字绑扎起来的。陶俊峰说“你把被褥扎起来,不睡觉啦?”我说自己睡觉少,总想睡,一看到床就想躺下,可是时间不够用。自己文化程度低,不多读书怎么行?躺在木板上,咯骨头疼,就不躺下了。我一天只让自己睡6个小时,到该睡的时候再把被子褥子放到木板床上。

陶俊峰回到军区到处讲,工程兵有个小李如何如何奋斗,如何刻苦,如何自律,又是如何有主见。弄得军区搞宣传新闻的人都知道了。

1975年,新华社要增加200个人,陶俊峰知道了这个信息,他已经和济南军区分社谭吉安讲了,由济南军区分社向山东分社推荐了。新华社要求是干部,25岁以下,有培养前途,不光摄影好,文字也要好。这时候我在基层锻炼,在87团8连当排长,住在黄河边上,搞训练。他征求意见问我想不想去?我想自己当了五六年通讯员,能当上记者就是终生干下去了,当然愿意了,新华社是什么地方,是穆青写《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地方,是中国最高的新闻机构。我和陶俊峰说,这个地方太神圣了,能为国家做大贡献,我的理想能在这里实现,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陶俊峰说,这就不要你考虑了,能成则成,由组织定。你先不要和任何人说,看运气吧。

当时,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组织大裁军,这是全军第五次大裁军,工程兵、装甲兵要撤消,裁掉15%左右的人,也是人心惶惶的。我一边当排长,一边听济南的消息。”

【李想集锦】(62)| 九间棚桃花源七日记

1972年,我陪同陶俊峰在费县上冶韩家庄拍的照片,反映沂蒙山区军民关系的事迹。这是我们友谊的见证,也是我调研沂蒙50年的见证。

关键词:李想集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