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村里面几十年了,家家户户都熟悉,九间棚人都是我的亲人。人一辈子能活多长?我也有70多了,能干多少事?我一辈子在老百姓中间了。胡锦涛同志、宋平同志、姜春云同志,还有张全景同志,高昌礼同志,宋法堂同志,很多老领导都当面嘱咐我帮助九间棚,关心九间棚,我感觉肩膀上担子重,我把我的心一半用在九间棚上。不管哪一任领导对九间棚是好是孬,我都不在意。不管是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最多就是三年五年,我是一辈子在这里的。
再说,有您这样的好书记,李玉妹这样的好书记,我们都记着你们对九间棚的好。你们代表党在人民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谁好谁孬?谁亲谁疏?谁忠谁奸?谁横谁顺?谁得民心谁失民心,老百姓心里是清清亮亮的。历史最终是人民写的。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多少事?毛主席说的我们共产党人要与人民打成一片,在人民中生根、开花、结果,我是做到了。感谢30多年前您说我的好,和王渭田、李祥栋他们尽夸我,临沂市委还发了文件决定向我学习。这是县委、地委市委对一个外来人的高看和鼓励,你们代表党对正气的弘扬,对人心的看重。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还记挂着九间棚,记挂着我。我更记挂着你们。也请老领导放心,我会一直关心帮助九间棚。我这一辈子就是九间棚的人了。
临沂地委发出学习李锦深入调查研究作风的文件。
九间棚是一个荒凉山顶上的小村子,刘嘉坤不会为你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我也不能帮上你们什么忙。你对九间棚的关心,对我的鼓励,30多年前是这样,30多年后仍然是是这样。去年的会开三个小时,您全过程都听了,一个80岁的老领导,这样一往情深地关心九间棚,怎么不令人感动。
九间棚的老百姓,记挂着人民的好书记,平邑的好书记。您在平邑6年,留下很多美好的东西,九间棚是最重的一笔。
九间棚人在念叨着亲人,盼望您能回来看一看。您曾经是九间棚的父母官,您一直以父母之心关爱护爱护九间棚,比很多临沂人、平邑人还亲,九间棚人心里有数。去年活动,因为疫情,封了小区,没能来,很是遗憾。哪一天想来了,我和嘉坤开车到济南去接您。
老领导如果能来回来看看,我们这里很多好看的新景,好说的新事情,好吃的“六不用”的菜,还有九间棚自己的弄的白酒,红酒,自己的金银花茶,还有老百姓对你的一片美好感情。习近平说九间棚这边风景独好,最好的风景是老百姓对你们这些好书记的感情。
您到村里来,就在我家住。每天老乡们都给我送来豆角,黄瓜,辣椒,豆腐,鸡蛋,都是没有化肥农药的,盼着您来。
李锦
2023年8月28日于九间棚村
8月27日,北京的朋友张焕业等到九间棚村看望李锦。李锦陪同他们到石棚参观。
(文/李锦)
转载一:綦敦祥同志在看到“美篇”发表曹方俊文章后的赞语
綦敦祥发给李锦: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刘嘉坤同志对您沉下身在九间棚采访时所发感慨的一句话,说别的记者也就是到山上看看,问问,很快下山,没有过夜的,没有想到您在山上一待好几十天。
所以,就能听到九间棚人发至内心的话,能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深刻内容,得到新华社领导赞扬,发在内参上,得到宋平批示,掀起全国学习九间棚的高潮,使九间棚名扬天下。退休后又长期住在九间棚,不遗余力的一直关注九间棚,宣传九间棚,这非常难能可贵。我非常敬佩您。
转载二:“美篇”发表的曹方俊文章“踏遍青山人未老”
踏遍青山人未老
-----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锦在龙顶山
曹方俊
题记
癸卯盛夏,平邑九间棚参加《“李想集锦”出版200期暨李锦调查研究座谈会》,聆听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发言,更增加了对李锦先生的崇敬,特书“踏遍青山人未老”文,以表敬意。
李锦在九间棚的龙顶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