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潘鲁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足迹,践行新时代民间文艺的使命

潘鲁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足迹,践行新时代民间文艺的使命
2024-03-27 14:25: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文化的主体在于人民。

即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成效的评判者。其中,为了人民,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立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牢固树立紧紧围绕以人民的需要为中心的目标。同时,依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从主体力量看,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从创作方法上,要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在创作导向上,要以精品力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由人民来评判,是文化发展的尺度和标准。就民间文艺而言,自古以来,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具有最鲜明的“人民”属性。学者钟敬文提出:“民间文艺以劳动人民的文艺创造为对象,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助于增强人民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使“人民性”的根本属性,成为发展的创造力源泉和价值所在。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历史演进、文明发展的宏大视野,认识文化发展,践行文化使命。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着眼,文化传承发展,在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从文明进步发展的宏观历程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出发,文化传承发展,将进一步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上,民间文艺源远流长,包含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审美心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思想追求。近现代以来,民间文艺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社会改良、开启民智与宣传动员的重要作用。新的发展征程中,民间文艺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两创”“两个结合”的方法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只有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做到古为今用,实现创造和创新。在“两创”“两个结合”方针指引下,民间文艺事业实现了从抢救保护到传承传播、从书斋研究到赋能时代、从专业守护到社会参与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历史上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与数字媒介结合,成为表达新时代、讲述新生活的重要载体;手工造物的民间工艺融入新经济,带动一方产业带,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IP”;节日传统等民俗文化融入新生活,成为重要的文化体验。民间文艺既是历史的传承发展,也凸显出新的文化创造力。

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促进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新征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关键词:潘鲁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