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未曾离别盼聚首——记单应桂老师移居云南高黎贡山二三事

未曾离别盼聚首——记单应桂老师移居云南高黎贡山二三事
2024-07-26 16:36: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这封大信,她刚到云南后就动笔了,密密麻麻写满了四页纸。当我把这封沉甸甸的书信拿回房间,躺在离她不远的小床上细细品读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画,单老师,这是您的作品《乡情》。您说过,这幅画的人物原型是您姐姐,一个被母亲收养的农村姑娘,站在一棵大树下,胳膊上挎着一只篮子,是去捡柴还是拔草呢?或者是装着几个新挖的地瓜萝卜,她盼谁而归?这幅画看哭了我,我觉得这就是童年的我,我的童年。还有,在您的那组乡村组画里,喂奶的母亲,和母亲一起蹲在路边卖苹果的女孩儿,她们,是我,也是我和我的母亲。十几年来,“我”走进了您的作品中,您也闪烁在我的文字里。“我”和您,在灵魂抵达的某些地方互为依存,互为营养,或为一片新绿,或为一束金黄,相拥在生命更迭的四季里。在云南的那个夜晚,读您的信,当落款处跳出“慧萍小妹”几个字时,心里一阵发热,这称谓对于我,既是尊重,平等,更多是亲人般的贴近和温暖,十几年的忘年交成了闺蜜。

这让我想起当年女作家铁凝看望杨绛先生时的情景,当她站在先生的客厅里,面对无比敬爱的百岁老人,竟一时尴尬,不知该怎么称呼才好,是叫杨绛先生呢?还是杨绛妈妈杨绛奶奶?先生说,你何不叫我姐姐呢?两人大笑,用先生自己的话说,笑的很乐。这些文化里的亲人们比亲人还亲,比血缘更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云南之行,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文化探亲。

山东女画家们在单应桂先生云南画室。

其实,在单老师尚未离济时,我们就已“先行”一步。王小晖、徐玉华大姐经常做功课,了解云南的风俗人情饮食起居气候条件,甚至连云南饮食里的“辣子”也想到了,单老师不能吃辣怎么办等等。尤其是王小晖更能操心,单老师做临行前的体检,她也跟着潜伏到医院打听查体结果,然后再打电话咨询航空公司能否登机乘车,当这一切成为定局,她就和我商量着为单老师送行。她说,咱一定要买束花,再买些小零食给单老师带着,你抱着花,我抱着吃的送老人家上车。她还强调,咱不能掉泪哈,让老师看着难受。说着的时候她就红了眼圈。

为了缩短济南和云南的距离,大热天,我们跑到单老师家,小晖和徐姐把单老师拥在沙发里开启了教学模式,手把手教她发微信,看视频,一群老花眼,一帮银发族各显其能,秒变快乐大本营。

回到家后,我突然想到单老师移居的地方是高黎贡山下的一个山寨,购物会不方便,就跑到一家商城给她买了几件应季的衣服,第二天午饭后给她送去。老人家试穿后说,在哪买的?穿着这么合适。单老师,早些年,我曾带着我母亲在那家商场买过衣服,售货员给她量了量腰围向我报数:二尺六!妈呀。这是关于我母亲除了她的年龄之外让我记住的唯一数字。而今,她走了,您还健在。在给您买衣服的时候,我恍若看见我的母亲向我走来……单老师,谢谢您。

放下衣服,单老师的儿子秦镜送我出门儿,走在他家门前的山坡上,一回头,明晃晃的太阳下,他家的墙缝里有一丛绿色的枝条探出头来,向我挥手,那是一盘苍老的树根萌发的新绿。

单老师,根在,灵魂在,云南不远。

(文/张慧萍)

(来源:人民网)

画家简介

单应桂 | 那个年代,一碗稠稀饭和小豆腐,有着说不尽的情意

单应桂,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山东高密。1949年参加工作,任新华书店编辑部(后为山东人民出版社)助理编辑。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先生。从事美术工作60多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美协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委员等职。1988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单应桂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