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江明惇:所谓“真”,就要有根

江明惇:所谓“真”,就要有根
2025-01-06 16:54:0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月1日上午,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首次“蔡元培美育大讲堂”开讲,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民族音乐学家江明惇带来“民歌漫议”专题讲座。讲座中,他着重讲解了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发展、类别和特征,东北和湖南的号子、“孟姜女调”“鲜花调”等小调他信手拈来,满满都是精彩的中国故事,“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老百姓的情感通过这些民歌非常直接、真实地呈现出来,很有价值。”而这些传播在祖国大地的淳朴音乐,也为江明惇的学术生涯开辟了一片天地,更让许多深藏在民间的音乐文化遗产得以幸存和传承。

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照在桌上的《汉族民歌概论》,这本42年前出版的教材,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民歌教学与研究专著,经过一次次再版,沿用至今。书的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民族音乐学家江明惇,86岁高龄依然工作不停。在上海汾阳路上海音乐学院旁的家中,他每天写作,给学生教课,思考、发掘民族音乐领域的新问题。

8岁展露作曲天赋

江明惇1938年生于上海,成长在文化艺术与爱国主义情怀浓厚的氛围中。他的父亲江闻道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归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母亲沈德均出身江苏的文化世家,爱好音乐,赵朴初、沙孟海、姜椿芳、内山完造及鲁迅夫人许广平等是他家里的常客。江明惇幼时活泼开朗,很喜欢唱歌,父母发现他颇有音乐天赋,就请好友、音乐理论家沈知白教他钢琴及和声、音乐史方面的知识。8岁时,他已经开始创作钢琴小曲,手法虽显稚嫩,但艺术想象力非常丰富。

1946年夏,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邀请郭沫若、田汉、夏衍、周信芳、江闻道夫妇等50余位文化界人士,为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所谱写的歌剧音乐试演。8岁的江明惇登上舞台,演奏了自己作曲的音乐小品《猎人与老虎》,用钢琴生动描绘出猎人和老虎两个形象,并模拟了猎人追捕老虎的场景,让观众们发出惊叹。沈知白先后介绍上海钢琴家达克莱夫人、张佩琴、马虚若、辛格尔、勃朗斯坦夫人等教他钢琴,提高很快,打下深厚的音乐基础。

“沈知白先生学贯中西,对西方音乐、中国文学史都很精通,他很注重培养我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兴趣。”江明惇说。沈知白经常带他去看戏,边看边讲解戏曲中唱段的特点和表演程式,各地剧团来沪演出,都会带江明惇去过过眼瘾,周信芳、盖叫天、叶盛章等艺术家的名字深深印在他心中,让他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经典唱段,至今可以信口拈来。

江明惇(后排右三)在上音附中少年班时期与同学合影

音乐蕴藏于人民心海

1956年,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首届毕业生,江明惇以优异成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学习。当他欣赏外国歌剧时,忽然萌发了把中国戏曲和外国歌剧结合起来学习的想法,于是向学养深厚的沈知白请教。沈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他讲解外文《歌剧史》,用比较的方式解析两者不同的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让他深受启发。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恢复建立“民族音乐研究室”,沈知白担任民族音乐系和民族音乐理论系主任,逐渐完善了民歌、器乐、曲艺、戏曲“民族音乐四大件”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民族音乐学理论构建,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方向。当时刚上大三的江明惇被调到民族音乐研究室工作,负责民歌的整理和研究。

“我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沮丧——我的理想是成为作曲家,可是学校却让我转到民歌整理与研究方向。当时我们都认为民歌太简单了,对于从小就有坚实的钢琴演奏与音乐理论基础的我来说,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同学们也觉得这是大材小用。因此,我当时情绪比较低落。”江明惇回忆,那时沈先生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搞作曲更应该打好民族音乐的底子,同时还要把中外知识都学通,才能把西洋理论运用到民族音乐研究中。

想通了,江明惇与李民雄、滕永然组成三人小组,走出校园、迈向田野,开始了民间音乐采风。

“记得在上海码头的仓库里,两个工人抬着90公斤的粮食,一边走着马蹄步,一边喊着杠棒号子给自己鼓劲。他们在艰难生活中表现出的不屈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深刻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不易。”这个场景给从小生活优渥的江明惇很大冲击,也让他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比如,川江号子就有下滩号子、冲滩号子等很多种,与当地人民的劳动习惯、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越研究越有意思。”

在他的故乡浙江,有闻名音乐界的“交响性”浙东锣鼓。采风小组扎根田野三个月,用老式录音机录下打击乐,根据录音进行记谱和理论分析并油印出来。他们背着10公斤重的盘式录音机跋山涉水,先后到山东、安徽、江西、福建等十余个省份进行田野采风。为编写《中国戏曲声腔史》,他们又奔赴金华浙江婺剧团收集诸暨乱弹的音乐资料,克服简陋艰苦的条件,白天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录音,晚上整理资料,抢救了许多珍贵的音乐遗产,这些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和研究我国民间音乐历史及唱腔、剧目和表演特点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小组的采风,不仅抢救了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音乐,也开创了当代专业学者走进田野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先河。

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江明惇心胸更加开阔,各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宝藏激荡着他的心灵。他体悟到,音乐不只存在于教室、琴房和华丽的舞台上,更蕴藏在人民群众的心海,回荡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瑰丽的民族音乐宝藏为江明惇开辟了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他开始思考艺术的真谛——所谓“真”,是要有根;要掌握艺术的根本,就要热爱这片土地,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

拓展民族音乐研究格局

江明惇一边在民族音乐研究室工作,一边学习作曲系专业课,探索将西洋作曲技法应用到民族音乐研究中,为民歌配伴奏,用民歌素材创作、改编歌曲,用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

关键词:江明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