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郑忠谈艺录(六十七)丨芽庄占婆塔的色调肌理仿佛丹青高手的渲染,给我上了一堂造型艺术大课

郑忠谈艺录(六十七)丨芽庄占婆塔的色调肌理仿佛丹青高手的渲染,给我上了一堂造型艺术大课
2025-02-13 15:28: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此前我参加“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家大健康越南行”活动,来到越南芽庄的第三天,第二站,我们参观了千年遗址婆那加占婆塔(天依女神庙)。

初到芽庄,我感觉其自然景观与我国的两广地区差不多,尤其第一天第一站参观的“翡翠湾”,像20世纪80年代初我戍守海南岛时那里原生态的海湾、沙滩。

然而,今天参观占婆塔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哇塞!好一个精致、玲珑、妖冶、神秘的宝塔群,与我以前见过的诸佛塔大不一样,它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磁场,一下子揪住了我那易感的心!


芽庄占婆塔是越南占婆王国(Champa,公元2世纪至15世纪)遗留的宗教建筑代表,其建筑特色与美学风格融合了印度教文化、本土信仰及东南亚艺术元素,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

红砖砌“墙”,这种赭石色的色调,呈现明暗色调的渐变,每块砖之间历千年沧桑的洗礼,“红砖”或明或暗,或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形成的“光”如马赛克般交相辉映。

或许是千年水渍的漫溢与沉淀,很多地方的砖体颜色发黑、霉变,呈现暗绿色,再加上风雨的侵蚀,墙体坑坑洼洼、斑驳的肌理与背景暖色的“橙红”形成绝妙的反差与色调,既突出了门楼顶部的结构特征,又呼应了周围相对应的区域,仿佛是丹青高手的刻意渲染。总的来讲,在单色中求变化,给我们造型艺术者上了一堂视觉盛宴的大课。

占婆塔以红砖为主要建材,采用独特的干砌技术(无黏合剂),通过精确切割砖块并高温烧制,形成紧密堆叠的砖墙,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形成的墙体的线与面的关系彰显了神圣地位的不可抗力。

“砂岩装饰”门框、神像、浮雕等细节部分使用砂岩雕刻,与红砖形成质感对比,凸显宗教主题的庄严性。

圣殿入口处设门廊,引导信徒进入内部圣殿瞻仰膜拜,我带着莫名的一丝丝恐惧,战战兢兢地在狭小幽暗的空间走了一回,好像穿越了,感觉“压力山大”,氛围神秘,不可名状。

占婆塔,建筑整体模仿宇宙结构,塔顶象征天界,基座代表尘世,通过垂直轴线连接人与神,体现印度教“梵我合一”的哲学理念。

神像雕刻强调动态与力量感(如湿婆舞姿、多头多臂形象),传递宗教叙事与宇宙能量的流动。红砖的暖色调与砂岩的浅灰形成视觉冲击,辅以光影变化,营造了肃穆的氛围。

芽庄占婆塔是东南亚宗教建筑的瑰宝,其红砖工艺、印度教象征体系与本土美学的结合,展现了占婆文明在技术、艺术与信仰上的卓越成就。其建筑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如今,这些遗迹仍吸引着游客与学者,成为理解越南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

占婆塔整体还是印度教代表的建筑,颇有些柬埔寨吴哥窟的风格,但是规模小得多。经过一千多年之后,仅剩的四座建筑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由于是跟团旅游,我只能是走马观花,对于来去匆匆的我而言,带着虔诚的心,近距离地体验和感受这处神圣的古老占婆遗址,还有一份绘画人的“眼福”,感受单色系中求极致的变化与丰富,就足够啦!

我徜徉在22根砖红色石柱之间,俯仰天地,万里迢迢,蓦然邂逅,惊艳四座,恍如隔世。

文/郑忠,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郑忠谈艺录(六十五)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年~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孙秀青)
关键词:郑忠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