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前夕,当大街小巷还弥漫着新春的喜庆,鼓子秧歌在济南商河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再次盛大开演,以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向世人展示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2025年2月12日,经过一天的快速传播,第四十二届商河鼓子秧歌汇演登上今日头条同城热搜榜第七位,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一项民俗文化活动,能够传承千年、生生不息、备受关注,必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商河鼓子秧歌底蕴深厚。商河鼓子秧歌孕育于春秋战国,始于秦汉,成于唐宋,兴于明清。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发展到今天,在商河县逐渐形成了带区域性的三种流派:以插伞为标志的鼓子秧歌多在城区和城东,其伞鼓舒展稳健,粗狂豪放;以扛伞为标志的鼓子秧歌多在城北,其伞鼓潇洒飘逸,勇敢剽悍;以举伞为标志的鼓子秧歌多在城西,其伞鼓刚劲挺拔,铿锵有力。由于各种流派互相渗透,形成全县各村独具风格、各有千秋,即所谓“一个村一个样”的秧歌,令人叹为观止。
商河鼓子秧歌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商河人民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种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