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闲人,也是孤家寡人,鲜少有人找我,电话也半年都没有一个。所以,任何来电我都接。
那天,又接了一个陌生电话。一个柔声的女中音问我有没有车。我说有。对方问是多少钱的车,我说低的几十万,贵的几百万。对方立刻来了兴趣,用更加热情的语调问我:“这么多车,您买保险了么?”我说:“都有专职司机,能不买保险么?”对方问:“在哪个保险公司办的保险?保费是多少?”我说:“这我不知道,你得去问公交公司。”
对方沉默了半天,以异常冷静的语调对我说:“对不起,打扰您了。”然后挂了电话,估计内心有一万匹羊驼跑过。
也许是因为穷,也许是胆子小,我不敢开车,也很少打车,就喜欢乘坐公交车。坐公交车多好,不光便宜,还安全、省心,不用担心堵车、不用怕找不到停车位,把一切问题都交给司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外面的风景,和朋友聊天,甚至在手机上写文章,设计下一个文学创作主题。
我喜欢坐车看外面的风景,也喜欢看公交车内的风景,尤其喜欢乘坐外表像大鲸鱼,里面干净、整洁,甚至还备有针线包、常用药品的一路公交车,简直像家一样温暖、舒适、温馨。每一个原本陌生的司机就像亲人一样,给人温暖和微笑。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有同理心、懂得共情,会耐心等待奔跑着的我们赶上最后一班车。
2024年4月20号那天夜里,我结束了山东省作协作家高研班的学习后,刚下高铁。我上次坐高铁,还是在2018年4月。沉寂六年后,第一次出远门,我以为高铁站还是会像六年前那样,深夜下了高铁,出口外会有成排的出租车等着接客。可当我跟着人流七拐八拐地走到网约车停车场才发现,出站口改了,规则也改了,所有出租车,都是人家提前预约的,要叫号上车。我不会打网约车,在空荡荡的室内停车场转了半天才转出来。想到门口打辆车,走了一路也没有。想起东面青岛路上应该还有班一路末班车,幸运的话也许能赶上。于是,我一边东张西望地找出租车,一边快步向东走。走到离站点还有200米的距离,我看见北面站点就有一辆公交车停在那儿,正上客呢!我心头一紧,怕它在我眼前开走,立刻不顾年龄大,脚有旧伤,拖着我的小行李箱撒腿向东狂奔!
马上就要拐到青岛路上了,我却看见车边已没有人了!车应该马上就要开了!精疲力尽,绝望到家的我已经放弃奔跑了,可那辆车纹丝不动,就那么静静地停着。我看到了希望,一边担心车在我面前突然开走,一边继续奔跑!
终于,我跑到了!我气喘吁吁地爬上车了!
司机看着我,微笑着说:“您好!欢迎您乘坐威海一路公交车。”
我激动万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谢谢,谢谢您!好心的师傅让我不用深夜走着回家了!”
我一上车,车就开了。
4月的威海乍暖还寒。刚从30度的济南回到17度的威海,衣衫单薄的我立刻被车厢里的温暖所包围。这清凉的夜,有温度的人,有真情氛围的一路公交末班车,载着幸福,载着和谐,载着文明,载着爱和温暖,一路芬芳,送我回家!
从那一刻起,我就认定公交车司机就是我的专职司机,他们是我的亲人。
回家就遇到亲人的感觉真好!纵是深夜,我感觉那满天的星斗都闪闪发光,似霓虹,更似彩虹,它架起了威海文明城市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对外宣传的流动窗口!
这样的奇遇不久后又经历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