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伊始,王教授强调“解题”这一关键环节,直言“上课的基本要点,第一步就是要给各位同学解题”,由此正式开启这场文化探寻之旅。王岳川教授开篇点明,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国学,国学核心在儒学,儒学核心为经学,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更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的高度凝练与总结。谈及书法与学问的关系,他指出书法绝非单纯的笔墨技巧呈现,而是需要深厚学问支撑,支撑书法的学问正是国学,没有扎实的文化底蕴难以创作出真正的好书法。中国汉字能历经数千年传承而不息,书法这门独特艺术形式功不可没,若缺乏文化底蕴、文字学功底和基本人格修养,便难以写出好字。他特别强调“书法因人而贵”,将书法置于国学美学框架下审视,书法家应当有国学底蕴、美学境界,这一观点与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所倡导的理念相契合,引发了听众对书法艺术深层次价值的思考。
王教授提到学习国学有助于长寿,哲学系普遍长寿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活着需要智慧与境界。国学在当代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孔孟之道倡导的道德观念有助于人心平静、社会安定,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老子智慧中的“上善若水”,并非软弱可欺,而是柔中带刚,这种哲学思想恰似书法艺术中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体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我国文化有着清晰的层次划分。底层是满足人们最基础的生存需求,这是文化发展的根基;中层是琴棋书画等陶冶情操的活动,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高层为经史子集,这些经典著作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顶层则是令人心向往之的天地境界,张载更是将这种顶层境界精炼地定义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王教授进行学术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