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王岳川教授受邀在四川师范大学作“国学美学与书法文化”学术报告

王岳川教授受邀在四川师范大学作“国学美学与书法文化”学术报告
2025-05-01 13:51: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随后,王教授围绕治学、为人与文化传承展开论述,诸多见解发人深省。治学上,他强调严谨态度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开展治学、考古研究时,首要任务便是考证书籍真伪,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人方面,王教授建议师生们一定要勤奋刻苦以自我提升,保持谦虚、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并强调国学美学和书法学习必须兼具扎实功底与做人准则。文化传承层面,王教授以《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纲为指引,表明这些理念涵盖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为人们指明方向。并表示四川文化底蕴深厚,杨雄、苏轼等文化名人贡献巨大,我们在文化创新时要适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方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文化。

王教授着重围绕书法与文字的关系展开深入讲解。他指出,当下学习书法绝非仅为谋生,而是肩负着继承与发扬汉字文化的重任。以甲骨文为切入点,王教授提及“甲骨四堂”的研究成果,并强调当下应加大对甲骨文的研究力度,力求识别更多文字,同时梳理了文字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草书到楷书的演变脉络。随后详细阐释“书”的三个层次含义,即文字、书写以及写多后形成的书籍。谈及书法本身,王教授展示了其核心特点,书法不仅在技法上讲究法度,还具备内容的博学性、音乐的韵律性、线条的空间性、审美的主题性以及境界的高妙性。同时,书法教育在大学分为三个方面:美院系统、师院系统和综合性大学系统,其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在书法创作方面,王教授认为品格高尚与学识渊博是关键要素,品格高尚者作品自然雅致不俗,学识渊博者落笔自然流畅,若缺乏深厚学术功底和文字学训练,便难以深入理解这些要点。

王教授强调在当下艺术领域,西方艺术体系边缘化冲击以及后现代艺术个性弱化的风险如阴霾笼罩,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绝不能退缩逃避。他主张以积极之姿回归经典,从经典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勇敢直面危机,不畏惧挑战与困难;始终坚守正道,秉持艺术的本真与纯粹;更要勇于创新,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从而展现出中国书法应有的正大气象。我们应借助文化书法这一有力载体,重构中国书法的主体性,让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重新站稳脚跟。同时,他深信中国文化的先锋性探索应深深扎根于汉字文化,以此为基石逐步拓展至全球视野,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独特光彩。

在场师生合影留念

王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渊博的学识与生动的表达,围绕“国学美学与文化书法”这一主题,将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智慧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层层剖析,清晰呈现。不仅如此,他还全景式地回溯了北大书法的源流脉络,让我们得以一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他立足历史维度梳理文化现象发展脉络,从理论层面剖析内在逻辑关系,又从实践角度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此次学术活动系统阐释了书法艺术的文化本体属性,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书法发展构建了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师生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力量,王教授提出的文化书法理念无疑为具体实践指明了方向。着眼未来,高校应通过构建植根传统、面向当代的教学体系,推动书法教育由技艺传授向文化传承创新转型,积极培养既具备扎实传统文化学养,又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与国际文化视野的复合型书法人才,使书法艺术切实承担起彰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构建跨文化对话桥梁的双重使命。

(来源:北大文化书法网)

艺术家简介

畅谈音乐与人生 | 王岳川受邀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学术演讲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华美学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协会原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主席,教育部中国书法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等大学双聘教授,担任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八年助手。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责任编辑:康裕新)
关键词:王岳川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