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众多的博物馆通过数智化手段,让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新生。
近年来,以故宫、三星堆等为主的博物馆,通过高清影像、VR体验、数字展览等创新手段,将文物转化为可触达、可互动的文化资源,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窗口,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千年文明的魅力。
4月27日,TAOTIE THINK TANK(饕餮智库)以AT Asia亚洲文旅大赏调查数据为基准,正式发布“AT Asia CHINA 2024-2025年度博物馆数智品牌TOP10”榜单。
AT Asia CHINA 2024-2025年度博物馆数智品牌榜单
这份榜单以数字化用户体验、数字内容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国际传播效能等为核心评选维度,聚焦中国博物馆数智化转型的标杆成果,全面展现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的深度融合成效。
此次入选的10个项目,覆盖文物保护、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国博物馆在数智化实践中的多元探索。
其中,山东博物馆凭借“衣以载礼——明代服饰数字活化体验”项目荣登榜单,成为传统文化数智化表达的典范。该项目基于明代服饰研究成果,通过数字化再现与交互式叙事设计,将明代服饰所蕴含的“礼、法、俗”文化内涵串联起来,融合场景沉浸感、参与体验感、高精度数字复原、纹饰提取与阐释及情景式问答,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明代服饰文化与中华礼仪制度,实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
山东博物馆建馆已达71周年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博物馆的创新实践不仅限于数字技术领域。
在4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山东博物馆作为文博机构代表,以“岱青海蓝·生生不息”为主题,携百余件特色文创产品及研学项目亮相,通过“文创+研学”的深度融合,向全球观众展示山东文旅融合的创新成果与活力。这种“科技赋能文化、体验驱动传播”的模式,不仅拓展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边界,更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据悉,山东博物馆近年来已完成5个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30余个数字展厅、2个数字人文展示项目及1个智慧管理平台,构建起数据共享体系,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管理。通过技术融合,该馆推动博物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服务效能与行业竞争力。其打造的“明代服饰数字活化体验”项目,以沉浸式观展模式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既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又优化观众体验,标志着数智化转型取得阶段性突破。
山东博物馆凭借「衣以载礼——明代服饰数字活化体验」项目荣登榜单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