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族翻译尼古拉(Nikola Božničevski )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汉语专业,中文流利、翻译水平出色,他带领我们参观了孔子学院。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武鹏院长介绍,学院自2006年成立,作为塞尔维亚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促进中塞语言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2022年山东大学与贝尔格莱德大学签署共建协议后,其发展更具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开展中文教育
孔院根据学员的不同年龄层次和汉语水平,提供多样化的中文课程,满足当地民众的学习需求。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技能,还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中塞之间的交流合作储备了重要的语言人才。
(二)传播文化促进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孔院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庆祝、“国际中文日”活动、中国文化讲座以及书法和国画工作坊等。这些活动为塞尔维亚民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宝贵机会,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互鉴,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三)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孔院积极参与塞尔维亚的社会文化生活,通过与当地学校共同举办音乐节、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使中国文化成为当地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孔院还与当地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合作,涵盖了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等多个领域,有力推动了中文教育在当地教育体系中的融合与发展。
(四)携手中资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孔院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构建与中资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课程,为企业培养既懂中文又熟悉中国文化的本地员工,以及知晓塞尔维亚语言文化的中方员工,助力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的发展。为大学与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为人才顺利输送到企业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合作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孔院协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通过多方举措与不懈努力,在塞尔维亚推广了中文教育、传播了中华文化,有效促进了中塞两国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充分发挥了文化平台与文化桥梁的作用。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塞尔维亚民众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市井烟火里的情谊
(一)历史与建筑之旅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的首都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古老建筑诉说着岁月故事。
塞尔维亚历史博物馆位于市中心,自1844年成立,是巴尔干半岛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门前,米哈伊洛大公的雕像庄严肃穆,守护着馆内四十余万件珍贵藏品,见证着塞尔维亚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变迁。
南斯拉夫博物馆,承载着南斯拉夫从诞生到解体的完整记忆。其中,“花房”是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安息之地。馆内文物、照片和多媒体展示,再现了这个多民族国家跌宕起伏的历史。
站在塞尔维亚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前,1999年美国及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的记忆犹存。三位英勇的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在此遇难。如今,遗址旁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承载着无尽哀思与敬意。一位塞尔维亚老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塞尔维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朋友的伤痛,也铭记两国友谊。这段历史是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也彰显了中国的崛起与强大,中塞友谊历经岁月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