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如一,坚持红色主题创作
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吴为山自1985年为江苏盐城创作大型雕塑《新四军东进》以来,已创作了近百件红色题材美术作品。40年来,他创作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陈毅、聂荣臻、习仲勋等,英雄劳模焦裕禄、王进喜等,时代楷模孔繁森、袁隆平、南仁东、彭士禄等的作品,无不震撼人们的心灵,弘扬时代主旋律。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雕像立于德国特里尔,引起世界关注。《马克思》雕像、《恩格斯》画像分别成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图案(中国邮政发行),也成为中文本《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资本论》的封面。
艺术表现历史,在于弘扬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党的初心、人民的伟大。用雕塑塑造精神,是一个艺术家的崇高使命。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书就是陈望道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的随身公文包内,也装着中文版《共产党宣言》。2021年,吴为山创作的《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雕塑立于上海复旦大学。
自1921年从红船出发,到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百余年来,党旗象征党始终像燃烧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在建党百年之际,吴为山创作了雕塑《铁军忠魂》表现新四军的浩然正气,创作了雕塑《文艺的号角》表现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再次创作了雕塑《聂耳》,以铮铮青铜奏响时代进行曲。
作为一位政协委员、艺术工作者,吴为山无比光荣地接受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创作大型雕塑《旗帜》的任务。他克服不利影响,夜以继日,将长21米、高7.1米的气势如虹、迎风招展、永远飘扬的党旗雕塑立到雄伟壮阔的党史馆广场上。2021年,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赞词中如是说:“创作巨型主题雕塑《旗帜》,伟大建党精神旌旗猎猎。”当吴为山接过奖状时,心中升腾起激荡的暖流……2024年,《旗帜》荣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评委会特别奖。这一奖项不仅肯定了雕塑本体的艺术语言,也深刻评价了其所传达出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力量。
2024年,吴为山为甘肃正宁创作大型雕塑《习仲勋同志》。同时,以“打造新时代的五岳图”为理念,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主创发布雕塑《铸魂五岳》,于泰山之下再塑中国精神的巍峨。
吴为山委员赴新疆开展文化考察,询问当地美术教育情况,并为儿童速写画像。
倾情倾力,助力提升全民美育素质
美,是中华民族品格情操、奋斗创造的形象表征。美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的教育形式。吴为山深深感受到,政协委员这个光荣身份背后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进美育工作,助力推动“全民美育”系统化,围绕学校教育、社会空间、家庭环境等多个维度,构建可实践、可评估、可持续的美育体系构想。
中国美术馆通过“大师讲大美”“中国美术馆之夜”“中国美术馆云课堂”等公共教育项目以美化人。邀请濮存昕等政协委员走进中国美术馆,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为广大观众进行有声有色的美育。他们的公益出场使观众了解了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中国美术馆云课堂”面向全国近百所中小学与社区机构线上开放;“美术馆之夜”打造主题式沉浸型体验活动,吸引大量青年群体与家庭观众参与,成为联通传统与当下的文化场域。
得益于很多教育界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美术馆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许多院校开展合作,成立美育基地。2024年,中国美术馆联合全国多家美术馆和教育出版社,推动全国美术馆藏品进课本。吴为山与美术馆的同事们把智力障碍、残疾儿童和农民工子弟请进馆内,与他们一起作画,同在党的雨露阳光照耀下,让更多的人共享美育。
美育,还要注重美育理论研究与传播。吴为山坚持每年两次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体在校学员作美育讲座,目前已持续三年。他撰写的《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文章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学习强国”转载,阅读量达986万,点赞量达到26万。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吴为山提出美术馆“如何服务好大众美育”的问题,引起1.11亿网民关注,成为热搜第一。2023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提交的《关于从三个关键点加强全民美育的提案》,聚焦“立足家庭端美育起点、建设美术馆教育网络、创新青少年审美课程”三方面建议,呼吁系统打通基础教育与社会美育之间的断层,引起政协及教育部相关职能司局的积极关注。
吴为山认为,政协委员的美育履职,不只是建议的提出者,更应是理念的践行者。他说:“我愿以人民艺术工作者的身份,持续推动全民美育理念的传播与落实,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之美、文化之深与生活之善。”
由孔子和老子两尊雕像组成的《问道》组雕,永立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中心的巴特列公园。
以艺通心,用雕塑语言搭建中外文化对话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要求人民政协“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民民主故事”。艺术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这些年,吴为山始终带着文化信仰和审美理念,奔走于国际舞台,致力于用雕塑语言搭建起中国与世界之间真实、真诚、真情的对话空间,把“大写的中国人”立到世界,把中国艺术带向国际。
通过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孔子问道于老子》大型雕塑,吴为山表达:文化传播就是传道,只有将问道与传道相结合,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话。
吴为山和中国美术馆的同事们将300件中国的经典美术作品送到墨西哥展出,培训了140名墨西哥志愿者,用西班牙语向世界讲述中国;他们将全体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的作品展示于中国美术馆,并促成他们将代表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他们说“作品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文化对话,其本质是心灵对话。随着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在世界多个国家落成,它们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了鲜活的事例。
巴西将吴为山创作的孔子雕像所立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应乌拉圭邀请,《问道》组雕永立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中心;为俄罗斯创作雕塑《高尔基与鲁迅对话》;《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永立希腊雅典,《天人合一——老子》雕像被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在中国—意大利建交55周年之际,吴为山创作雕像《袁隆平》,永久收藏于意大利自然科学院。这是该院自1753年成立以来首次收藏中国当代雕塑家的作品。
吴为山还应邀赴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希腊等国家举办展览与演讲,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也多次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等重要会议发言,倡议在文化交流中注重民族美术语言的平等对话与共同创造,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吴为山深信,政协委员的履职不仅是国家文化政策的传播者,更应是文明互鉴的参与者、推动者、阐释者。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担当;是身份,更是行动。十八载履职之路,吴为山以委员之责、艺术之心,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守着“以美铸魂,尽心履职”的初衷,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文/刘熙颖 蒲水涵,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艺术家简介
吴为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文科二级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中国哲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由于其卓越的成就与影响力,他被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多国授予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吴冠中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并获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勋章、首届中华艺文奖、全国德艺双馨工作者奖、“中华之光”年度人物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他是写意雕塑理论的首创者,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陈列于世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广场。他的雕塑个展曾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国博物馆、美术馆巡展。
代表作有立于德国的《马克思》雕塑、法国的《百年丰碑》大型雕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旗帜》《马克思与恩格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孔子》、中共中央党校的《问道》及香山革命纪念馆组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