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刘绍刚 | 给蒋维崧先生交的一篇作业

刘绍刚 | 给蒋维崧先生交的一篇作业
2025-10-06 17:50:1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业师蒋维崧先生在1959年出版的《汉字浅说》一书中,指出有些草书是源自战国时期的古文。“我们现在所用的简体字,有很多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曾经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这种演变历史很值得注意,也很有趣味。”蒋先生例举了“为”字的演变作为例证,把草书源头指向战国古文中的简率写法。

图片1.png

在战国楚简资料非常稀少的时候,蒋先生仅根据楚系的金文就发现这一问题,是一位文字学家对书体演变的敏锐观察,也是一位深谙书法艺术学者的独特视角。

上面是最近新完成的一篇论文《草书来源中的古文》中的一节,这篇论文从草书左、右等字的笔顺、东字古文与篆隶书写不同这些最基本的用笔出发,对草书源头中古文的因素进行了排比对照,再从古文中的简率写法中演变出的草书,战国文字中秦系与六国文字的不同在草书中的不同写法、《说文》字头、或体中古文的遗存,以及古文的用笔对草书的影响,对草书来源中的古文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和考证。正像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笔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蒋师读书求学,之所以一直关注书体演变的问题,特别是草书与古文的关系等极少有人注意的问题,也是潜意识中受蒋师平日教诲的影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出版,让我们见到了《郭店楚简》之后又一批战国文献简,也展现了更加丰富的战国古文精彩纷呈的古文手写的墨迹。蒋先生对上博简的书法非常喜欢,上博简每一卷出版后,我都是买到后第一时间从北京送到济南先生的府上。在看了几卷后对我说:我看这些楚简中,以《孔子诗论》一卷(包括《子羔》、《鲁邦大旱》)写的最好。有一次先生指着上博简中的“天”字对我说,你看这个天字,向左向右的斜笔,不就是草书天的笔势吗?对这个天字,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认为“‘天’的草书(写法见下图)

图片2.png

当由古隶草体(写法见下图)

图片3.png变来”,在看到年代更早的古文天字的写法后,蒋先生敏锐的将这个字的源头追溯到古文,这也许是蒋先生一直在思考的草书中有来自古文因素的一个延续。在《草书来源中的古文》中,我也延续蒋先生的观点,将这个天字的来源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上博简《子羔》的“天”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古文写法。按《急就章》和居新T68.22的草书写法看,先写横笔,后写向左、向右的笔势,再重复向左、向右的笔势。有一点与其他草书只写笔势,不管起笔、收笔位置的情况不一样,其向左下、右下的斜笔是从横画的中段起笔。草书中有一个与“天”字草书字形非常容易相混的字,就是“与”字,草书“天”与“与”的区别,就是首笔横划后,“天”字是从横画的中间起笔,“与”字是从横画直接向左下连续的转折。然而在西汉的居延汉简24.15和长沙尚德街东汉简170A的“天”,以及传世的张芝、索靖、王献之到唐代孙过庭的草书“天”字,都有与“与”字草书基本相同的写法,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认为“天”字写作(见下图)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刘绍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