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我打开百度,知道李爷爷不平凡的经历。李爷爷真伟大,可是一点架子也没有,对人和蔼可亲,像自家爷爷一样慈祥。他学问那么高,可是仍然天一亮就起来写文章。他写了30多本书,是著作等身,可是仍然记着我这个小女孩,能马上就拿出我的照片。我什么时候能成为他这样有好习惯、写出好文章的人呢?
爷爷问我为什么叫刘亦菲,我说我们小孩子都追星的,我追的是刘亦菲。原来的名字叫刘秋萌,山东刘亦菲是我的微信名。爷爷说“小小年纪,有主见,很好”。
我看到李爷爷家有一座石头碾子,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在石头碾子上先后写出8本书。他这种精神和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一样。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仍然有这样的读书意志,这是“铁棒磨成针”的功夫。
阳光,透过书院的窗户,李爷爷读书要“吃得苦中苦”的话,照亮了我的心,像一粒种子落在我心里——原来人们说的“伟大”不是不可及的光环,不是高不可攀的山,不是飘浮的云。路就在脚下,而是把“好好学习”的话落实在一言一行上,这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重量。
半夜里,我躺在床上睡不着,我想书院里李爷爷的灯还亮着吧。我回来的时候,就觉得脚步显得沉稳了。做李爷爷这样的人,我要慢慢走,认真走,我一定会成为爷爷这样了不起的人。影子里的伟人和记忆里李爷爷的背影,慢慢重叠。
开学了,我要带着从龙顶山捎回的“扎实”,一步一步,做李爷爷那样的人。带着他的“专心”“踏实”与终生奋斗,藏在我心里,跟着我的脚步,领我把每一步路都走稳、走实。
我心里说,李锦爷爷,从今以后,您就是我心中最亮最亮的星。
(文/刘秋萌,九间棚村,10岁)
李锦对刘秋萌作文的批语
秋萌同学:
文章写得很好,爷爷昨晚活动没有来得及看。刚才看了,觉得有六个好:
一、主题突出、集中,有思想,要好好读书,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认识正确。
二、段落分明,按三次见爷爷的情况叙述,有条不紊,脉络清晰。
三、语句通顺,流畅,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三处成语,三个典故,都用得恰到好处。
四、会讲故事,三次偶遇、巧遇、再遇,写得有真情实感,是自己遇到的事。三次相遇,围绕一个主题,不分散。
五、有叙述、有描写、有比喻、有议论,是篇夹叙夹议的散文。心理活动写得真实。圆月、阳光、高山等几处比喻,用得贴切。
六、心中的“星”,由刘亦菲转向爷爷身上,反映你思想的转变,一个孩子的成长。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
能够学会从百度上查阅资料,合理引用材料,增加文章的份量。
个别文字重复的地方,与主题无关的地方,删了一点。对照着看,你就知道了。不过刚开始做作文的时候,就怕无话可说,你思想活跃,爱读书,能看出你的知识面开阔。
你的写作潜力大,要好好学习,多读书,多练笔,将来一定能上大学,对国家做贡献。爷爷会一直关心你,期待你健康成长。
昨天(6日——编者注)中午见面,晚上你就写出来了,说了就做,不贪玩,不分心,这种学习态度也很好!好孩子,坚持下去,天天向上,必然有出息。
——李爷爷
10月7日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