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至29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带领考察团队,赴陕西省米脂县、绥德县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当地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与传统古建筑保护情况。团队实地走访米脂古城、窑洞建筑群与高西沟传统村落,考察当地建筑遗存与村落生态。了解陕北民间方言与民俗谚语等口头传统,调研陕北剪纸、刺绣、面花和泥玩具等传统民间工艺,与民间艺人就技艺传承、文化保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陕西省档案馆(局)原馆(局)长、文化学者王建领,米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鲍雪娇,米脂县文联主席李睿、绥德县民间剪纸协会会长郭宏雄等人员参加调研。
9月25日上午,潘鲁生一行考察米脂古城。米脂古城以东、南、西、北四条巷道为主骨架,两侧分布明清风格的窑洞四合院,充分展现独特的黄土文化风貌。期间,在“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建领家中,潘鲁生详细了解王建领在陕北方言与古城建筑研究方面的出版成果,并就陕北民间方言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展开交流。他指出,方言是一种完全依靠民间口语代代相传的语言文化,生动体现着一个地区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智慧与精神文明底蕴。通过对陕北方言、信天游等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能够为学术研究保存珍贵的活态资料,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在古城的非遗传习室,潘鲁生实地考察传统民间工艺“泥马马”的制作与创新情况。他强调,民间工艺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特别像“泥马马”这类民间玩具,制作上色时,在白粉底子上涂以黄、红、绿等品色尤为重要,在传承创新中这类核心步骤不能丢。随后,调研团队来到姜氏庄园,潘鲁生对庄园内的石雕、木雕工艺以及依山就势、兼具防御功能的设计理念表示高度评价。
考察米脂古城窑洞四合院等传统建筑
考察传统民间工艺“泥马马”的制作与创新
当天下午,潘鲁生一行前往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传统村落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工作。在村民马红秀家中,调研陕北面花的制作工艺和相关民俗文化,深入了解这项手艺的传承现状。走访过程中,潘鲁生对高西沟村的发展路径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高西沟村不仅成功依托绿色生态建设,打造出宜居的生态环境样板,还邀请西安美术学院郭庆丰团队参与艺术乡建项目,通过将实验艺术融入当地文化,设立乡村美术馆、非遗馆等形式,为乡风文明建设起到良好作用。他强调,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乡村、回到乡村、建设乡村,从而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活力。
调研高西沟村陕北面花的制作工艺
调研高西沟村艺术乡建项目
9月27日下午,潘鲁生一行在绥德县郭宏雄工作室,对陕北传统民间工艺展开调研。郭宏雄自上世纪80年代便深入田野一线,对陕北刺绣、剪纸开展抢救性搜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老艺人的交流,深入挖掘纹饰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民俗寓意。潘鲁生提出,陕北民间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背后往往与歌谣、传说等民间文化紧密相连,蕴含着民众的生活智慧与集体记忆。当地文化学者需要系统性挖掘、整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生动讲好当地的文化故事,全面提升民间工艺的文化附加值与影响力。
调研绥德县郭宏雄工作室
9月28日上午,潘鲁生一行在绥德县田庄镇田庄村,对陕北传统面花与剪纸工艺进行深入调研。在与传承人胡宝成、陈艳芬的交流中,详细了解面花的使用习俗与文化内涵,并亲自体验“面老虎”制作技艺。潘鲁生对传承人坚守老手艺,并积极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当代转化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面花和剪纸是“生活的艺术”,深刻融入民众的岁时节令与人生礼仪,是民间情感与审美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挖掘传统工艺承载的文化核心,让优秀的民间工艺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文化价值与生命力。
调研绥德县田庄镇田庄村传统面花与剪纸工艺
当天下午,调研团队走访名州镇房岩村82岁高龄的剪纸艺人王玉英。其作品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连,尤其在“二月二”等传统节令,通过剪纸表达对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的祈愿,生动体现陕北民众面朝黄土、敬畏土地的自然观和情感寄托。随后,团队前往名州镇强家砭村,考察强忠东收藏的大量传统陕北刺绣、生活用具及民间乐器,进一步丰富了调研的实物样本。
走访名州镇房岩村82岁高龄剪纸艺人王玉英
9月29日上午,潘鲁生赴绥德汉画像石馆、绥德县博物馆开展调研。参观过程中,他指出,陕北剪纸中的大量造型与纹样,与汉画像石中的图像一脉相承,这为理解当地文化渊源和历史传承提供直观的视觉证据。
调研绥德汉画像石馆、绥德县博物馆
本次调研系统收集一手资料,旨在为陕北地区民间文艺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潘鲁生强调,民间工艺不仅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深入挖掘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大力推动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市场需求的创造性结合。建立“政府引导、学术支撑、市场运作、民众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推动陕北民间文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产业、助力新生活,真正实现“文化富民、工艺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