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卢禹舜等在香港
践行:文化使命与文明互鉴
杨振宁不仅是艺术的欣赏者,更是文化事业的推动者。他曾建议卢禹舜以基金会形式促进文化交流。1993年,黑龙江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成立,杨先生专程从美国赶回,以名誉会长身份参与。此后,卢禹舜在创作中持续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2012年“水墨禹舜”时装秀中,《静观八荒》系列通过数字屏幕与光影技术,将传统水墨转化为沉浸式的宇宙剧场。这种尝试,正是对杨振宁“科学为艺术开启新思路”理念的践行——在物联时代,艺术与科学的跨界不再仅是形式创新,更是对人类文明本质的重新叩问。杨振宁晚年将熊秉明雕塑《笔架》等珍品捐赠中国美术馆,使私人珍藏成为“民族遗产”。他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既有思想又能动手的支柱型人才。”这一理念与卢禹舜在中国国家画院推动的“艺术与科学”融合实践一脉相承,共同彰显了文化传承中的跨界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