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系蒙山支脉,位于沂南、费县、蒙阴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686米,山势险峻。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当即命令紧急集合,抢占大青山制高点,掩护党政机关非战斗人员突围。突围人员通过一条沙河,日军居高临下,凭借有利地形猛烈射击,敌机也反复俯冲扫射,炮火轰鸣,弹飞如雨,许多战士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草坡,染红了白沙,染红了河水。警卫连以排枪开路,后续队伍冒着炮火勇猛前进,用血肉之躯杀开一条活路,掩护滚滚人流突出重围。
抗大一分校指战员在大青山掩护部队突围
血阳西斜时,二号高地、三号高地相继失守。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第二、第三中队几乎全部牺牲在阵地上。尾追而来的日军见大队人马脱围西去,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凭借优良的武器和优势兵力,嚎叫着蜂拥而上,“围剿”、杀害所有活着的伤员。以长短枪、马刀对手无寸铁的机关人员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一时间,整个战场血肉横飞,300多名干部、学员血洒疆场。
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一一五师敌工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鲁中军区直属第三团政委刘清、蒙山独立支队政委刘涛、姊妹剧团团长辛锐,以及国际友人美国《太平洋事务》月刊记者汉斯·希伯等300余人壮烈牺牲。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部长李林、统战部部长谷牧等500多人负伤。省战工会副主任李澄之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党总支书记马楠等负伤被俘。
大青山突围纪念碑
李澄之,字若秋,1901年生于临沂一个书香家庭,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北伐战争开始后投笔从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师二十六团党代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常委等职。抗战爆发后,任山东国民抗敌协会主任兼国民抗敌自卫军政委,率领一万余人的国民抗敌自卫军参加八路军,被选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首席副主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大青山突围时,同行的警卫员等人先后牺牲,李澄之受伤被俘,和马楠等人一起被押解到济南千佛山下日军关押战俘的“救国训练所”关押。
1941年12月的一天,日军济南宪兵队特高课课长武山英一携郭同震和《大众日报》被俘人员陈某到“救国训练所”去,郭同震在被俘人员中发现了李澄之和马楠,就向武山英一告发了。原来郭同震不告而别后,化名谷正文,叛逃投靠了日军甲字第1415部队宪兵队特高课长、号称“济南之虎”的武山英一,成了一名汉奸特务。
日军占领济南后,在经二路邮电大楼设立司令部,在经一路津浦铁路大楼设立特务机关总部。网罗了一些亲日分子组织成立伪山东省公署,马良任伪省长,朱桂山任伪济南市市长,实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殖民统治。为破坏山东人民的抗日斗争,还先后在济南设立了鲁仁公馆、泺源公馆、樱花公馆、梅花公馆、梨花公馆、凤凰公馆、林祥公馆、鲁安公馆等八大秘密特务机构,各有分工侧重。其中“鲁仁公馆”,主要负责对共产党情报的搜集及分化瓦解工作;林祥公馆,主要对国民党部队进行策反和诱降活动。而“泺源公馆”则是日军甲第1415宪兵部队直属的特务机关,其任务是协助日本宪兵进行谍报侦缉活动,负责人是日本宪兵队济南本部特高课课长武山英一。因机关设在西门大街72号泺源门附近,故名“泺源公馆”为其代号。
位于济南市经一路的原日本特务机关大楼